当孩子提出“过分要求”时 很多幼儿都有强烈的竞争心理,不希望自己比别人差。他们有强烈的占有欲和尝试欲,但自制力很差,虚荣心强,往往对诱惑的抵抗力很差。看到一些新鲜的东西,便会哭着闹着让家长给他买。有些家长不愿带孩子逛商场,因为孩子看到什么都想要,不给孩子买她就闹,让家长很没有面子,最终只得满足孩子的要求,花很多的冤枉钱,给孩子买一些在商场里看着好看,回到家孩子玩都不玩的东西。 类似的情况让家长感到非常苦恼,因为孩子经常给家长提一些过分的要求,家长往往怪孩子不懂事,但是家长是否考虑过,孩子见到什么东西都想要,而每每都会得到满足,这到底是为什么,原因在哪里呢? 其实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要怪就要怪家长没有掌握管理孩子技巧。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了孩子这种不好的习惯,没有正确的对待孩子的第一次过分的要求。出于爱面子,在孩子向成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是没有坚决的阻止,抑或是在孩子哭闹之后,因为“疼爱”孩子,而满足了孩子的要求,使孩子误认为只要坚持就会胜利或者认为哭闹是让成人满足自己要求捷径时,情况就会变得很糟。往往越是在人多的时候,孩子越是会用哭闹的方式来强迫成人满足自己的要求。 可见,如果家长没有正确的对待孩子的第一次过分的要求,孩子就会经常地使用自己误认为可以克“父母”而制胜的法宝,尤其是在孩子屡试不爽以后,在孩子的印象里就会形成一个固有的模式。到这时再想法改变孩子的习惯就会很困难了。所以当孩子第一次向父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就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坚决地予以制止。 给父母的建议 1.当孩子在商场里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哭闹着让妈妈买时,妈妈可以轻声地在孩子耳边告诉孩子,这个东西没有用处,妈妈就在商场的门口等你,等你哭够了,到门口找妈妈。然后头也不回的径直向商场门口走去。你一定要坚守信用,一定在门口等孩子。不用多长时间,孩子看到妈妈真的没有满足自己想法的意思时,孩子就会停止哭闹,乖乖的到门口找妈妈了。这样的情况不过一两次,孩子就会感到当自己的哭闹是于事无补的,孩子自然就会在自己不合理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或者听从成人的意见或者是转向合理的要求了。 2.区分“想要”和“需要” 对诱惑“免疫力”比较低的男孩常常向家长要这要那。面对孩子的这些要求,做父母要引导孩子分清哪些是合理要求,哪些是过分要求。 几岁的孩子,虚荣心很强。由于好奇和攀比的心理,他往往会向家长要求很多。这时,家长一定要分析孩子是“想要”还是“需要”,并给他讲明这个道理,才能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又不助长他的虚荣心。同时,还能帮助孩子有效地抵抗诱惑。 3.采取冷处理 面对孩子的过分要求,继续可以不予理睬,继续忙自己的事。看家长不为自己的要求所动,小家伙一会儿就把自己要去的事情忘记了。当孩子提出某些要求时,家长可以先了解孩子的动机,如果孩子只是想显示自己或与别的同学攀比,这时,家长可以对孩子的要求采取冷处理。即对他的要求不做任何回答,给他几天冷静期,等他确定这个物品是否真的需要后,再和他一起讨论是否需要购买。即便家长的观点他不能完全接受,他也不会轻易再向家长提出过分要求。 4.给还打一支“预防针” 有些孩子会问家长这样的问题:“爸爸,你的工资是多少呀?”也许他只是随便问问,但是,家长却要警惕孩子因此去与别的孩子进行攀比。这时,做家长的应该怎样回答呢?也许很多家长会如实回答,也许有些家长会告诉孩子:“这不关你的事,别问”、“问别人的薪水是不礼貌的行为”……但是,最聪明的答案应该是什么呢?“儿子,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告诉你,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比我们穷,也有很多人比我们更富有。虽然我们家的生活水平比一般的家庭要好一些,但是爸爸妈妈,还有你都要继续努力工作、努力学习,那样我们就会迈向更富有的生活。” 这位家长很巧妙地给孩子打了一支“诱惑”的“预防针”,这样回答就告诉了孩子:比我们富有的人很多,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才能追上他们。这样,即使孩子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去和别人攀比,听了家长这样的回答,他也不会再去比了。 另外,这位家长的回答巧妙之处还在于,他告诉孩子,虽然我们的家庭不是非常富有,但比一般的家庭要好,这样会使孩子因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而感到自豪。同时,他告诉孩子,我们的家庭并不是最富有的家庭,这也增强了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