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做父母吗? 有人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有人说: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帜,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总之,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促进幼儿自身的素质,就必须促进关系着幼儿教育质量的高低的重要一环——家长的示范,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行为模仿的榜样。 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当孩子能模仿大人扫地抹桌时,他也可以同样会模仿大人其它的行为方式,如语言、生活习惯和待人接物处理问题的方法等。由于孩子的能力有限,他们的模仿是没有选择性的,父母的一些坏习惯、不文明语言,甚至不良行为都可能被孩子效仿。因此,父母要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 一、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好奇心是孩子们想要学习的原动力,孩子们总喜欢问东问西,说明他们有兴趣学习。因此,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形成家风,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试想如果家长经常约些朋友晚上打牌、闲聊、外出跳舞、上网游戏等,处于这类环境的孩子怎么可能安心学习。父母有时间就多陪孩子看看图画书,讲讲故事,一起学习小知识,让幼儿在父母的影响下学会喜欢看书,喜欢听故事,喜欢讲故事,学会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二、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你也许不知道。例如:某某小朋友在无意间说了一句骂人的话,但是谁也没教过他。更奇怪的是平时讲话都不太清的宝宝只有说这个词的时候是最清楚的。原来这句话是宝宝的爷爷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但是宝宝却记住了。可见幼儿的模仿能力多么强,从反面也说明身为孩子榜样的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虽然你是无心的,但是孩子们却是“有意”模仿了,以后就会很自然的变成自己的东西,使出这些自己积累的“模仿道具”。因此作为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孩子们的好榜样。 三、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有的幼儿在幼儿园里表现的很乖,知道垃圾要捡起来丢进垃圾桶,知道娃娃家乱了要整理整理等等,但是到了家里就判若两人了,玩具撒的到处都是,路上吃完的零食袋随手一扔。为什么同一个小朋友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很简单,在幼儿园老师会经常提醒幼儿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垃圾要扔在垃圾桶,不可以随处乱扔,保护环境;但是出了园门就不一样了,如与爸妈一起上街,吃完的食品袋,包装纸会随手一扔;在家里,有的家长也喜欢把自己的东西随便乱放,不大收拾等等,这些小朋友都看在眼里,而他们现在还小,还不能分辨是非,不管对的错的都要模仿,在学校模仿老师,在家模仿家长。所以也可以说小朋友的有些换习惯都是家长“传授 ”的,我们家长应该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尤其是在小朋友面前。 总之,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家长的言行是孩子无形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