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培养这些能力,上小学不会很吃力 很多孩子上了一年级后,暴露出的不仅仅是学习进度能否跟得上,还有上课听讲专注度、回家写作业习惯、以及平时书包整理、作业传达是否及时、和同学是否友好相处等问题。可以说,上小学想要不费力,就必须在生活习惯、自理能力、专注度以及社交能力上下功夫。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着手培养了。 有初步的时间观念 很多家长为辅导孩子作业感到头疼。看到孩子一磨蹭,不由得怒火就起来了。孩子磨蹭不仅会导致做作业时间延长,还会影响早上吃饭、晚上睡觉,甚至中午的午休,给入学适应带来困难。但归根到底,磨蹭是因为孩子缺乏时间观念。 如果家长在孩子幼儿园阶段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到了小学就会少很多麻烦。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首先让孩子形成时间概念。利用钟表或电子表,让孩子知道如何计量时间。做事情时用计时器计时,算出做完某件事需要多长时间,让孩子心里有个大致概念。 其次可多玩限时游戏。利用沙漏计时,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搭积木或做游戏,时间停动作停。如此几次,孩子会对时间有个具体认识。 增强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 自我管理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生活自理顾名思义,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洗袜子洗手帕、吃饭不磨蹭、帮忙做家务、按时入睡等都算自理能力的一部分。 而自我控制能力对孩子来说更难一些。知道睡前吃糖对牙齿的危害从而控制吃糖欲望、说好进超市不买玩具就能遵守约定......这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提前和孩子商定好规则,遇事坚决执行不娇惯。 初步具备数学概念 小学会开设数学课,如果幼儿园时期对数字没有任何概念,上数学课会很吃力。这里的数学概念,并不是机械地背出几加几等于几就行了,而是要深刻理解背后的原理。 家长平时和孩子玩游戏时,可有意识地教会孩子20以内的数字,同时利用手里的玩具教给孩子加减法的概念。比如三块积木上再摞上三块,一共是六块,所以三加三等于六。让孩子看到加减法的整个过程,有利于孩子加深理解,增强数学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