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活泼,当心多动症! 你家孩子有没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好讲话,下座位,冲动,做作业磨蹭拖拉……警惕是否患了多动症。 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是一种慢性疾病,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影响4%-12%的学龄儿童。有66%-85%的儿童多动症可持续至青少年和成年时期。 多动症具有三大核心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表现出的核心症状也有所不同。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难以将精力集中于所需完成的任务中,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经常丢三落四,对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听不进去,没有上进心等。多动和冲动:表现为活动多,静不下来,上课总是坐立不安,对于老师的提问,问题还没听完就脱口而出,随意打断老师的讲话,喜欢招惹同学,在对方表示反感和厌恶时,也控制不了自己。 多动症发病原因有哪些? 儿童多动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①遗传因素。如亲属有抑郁、酒瘾、品行问题;②环境因素。如母亲在孕期吸烟饮酒、感染、中毒、营养不良、服药、X线照射,胎儿宫内窒息、分娩时脑损伤,如产程过长、早产、过期产、低体重儿,患儿铅中毒等;③大脑发育异常;④社会心理因素等…… 孩子好动,就一定是多动症吗? 正常的孩子即使聪明淘气,也能够把控自己的注意力,做事情分场合,不会影响学习、成长和人际交往,而多动症的孩子总是拖拉、马虎,不分场合调皮捣蛋,乱发脾气,学不好、玩不好、吃不好,也睡不好,与正常的孩子不大一样。 多动症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 多动症对儿童的生活和学习造成很大影响。由于在学校表现差,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加上同学关系不好,其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随着年龄的增长,功能损害会持续发展,并可共病其它疾病,如抽动障碍、抑郁、焦虑和品行障碍等。因此,及时诊断、早期治疗和干预至关重要。 多动症都需要治疗吗? 多动症的诊断、治疗需要医生、父母和老师的共同参与。首先是父母和老师的细心观察,通过父母或教师版SNAP-IV评定量表,对疑似多动症儿童进行初筛,进一步确诊则需专科医生完成。医生除了详细询问和观察孩子的表现外,还会作进行相关检查,目的是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当儿童被确诊为多动症后,医生会结合孩子和父母的意愿,制定一套个体化的治疗干预方案。及时的治疗,可使儿童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并改善各项功能。治疗不及时,则可能错过孩子社交、自尊心、自信心培养的关键时期。 多动症需如何治疗? 多动症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等,目前推荐的治疗策略是:学龄前(4-5岁)儿童,以心理治疗、行为治疗为主,若未能显著改善症状,则需药物治疗。学龄期(6-18岁)儿童青少年,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辅以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缓解情绪,改善注意力,提高学习成绩。 多动症需治疗多长时间? 各种治疗使孩子的大脑功能彻底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多动症核心症状一直存在,就会持续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学习、生活造成影响。即使核心症状短期内得到控制,重建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改善注意力对情绪、性格和社会功能的影响,也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干预。 坚持长期服药,同时还需要结合老师和家长的反馈,定期评估效果,及时复诊,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不擅自停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