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其它] 来安都堂坟新探考略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25-2-9 02: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正德 于 2025-2-9 10:48 编辑

                来安都堂坟新探考略
                      长山正德/李德新

             三湾有个都堂坟

在来安县舜山镇三湾村(原复兴乡都堂村),有一座古墓,当地人叫都督坟,宣统本《来安县志》载:“李都宪墓,舜歌山西北五里,明江都进士,辽东巡抚李植文赐葬于此”《来安县志》(业内称85志”)载“都堂坟位于新安镇西北15公里处的复兴集乡三湾村都堂生产队一块旱地中间,西南顺坡而下排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各一对,石桌前置有石供桌石凳和牌坊。石雕已残缺不全。”最新《来安县志》(85志”修订本)最后还加有“都堂系明江都进士辽东巡抚李植文,赐葬于此。”
都宪,就是都察院、都御史的别称舜歌山,即今舜山,传为古时舜亲自传授农耕的地方,又叫“舜耕山”。舜歌山也是来安古十景“舜歌樵乐”的所在地,舜歌山西怀有个尊胜禅院,曾是来安吉祥寺的下院,曹雪芹祖父曹寅路过尊胜禅院曾写过《尊胜院碑记》,记载了尊胜禅院的兴衰过程。另,据明史专家贡发芹研究成果《明光有个王摆渡》(文章原名:《清冷的王摆渡》)载:“古泗(州)六(合)古道是古泗州商人开辟的,他们由五河渡淮,经朱顶、紫阳到达女山湖北岸老咀,或由浮山、柳巷渡淮经潘村到达女山湖北岸老咀,越过女山湖,经王摆渡、津里、十五里井、白沙王、涝口、开门岭、自来桥,通向来安、江苏六合......”,可见,来安到舜山、三湾、自来桥曾是古“浦泗古道”的一部分或支道,是商旅行运繁华的官道,李都宪墓和尊胜禅院都在这官道方便到达的道旁边。
    因李都宪葬在这里,当地取名这里为都堂村,称李都宪墓为都堂坟。当地村民管都堂坟也叫都督坟,传说都督坟有好几个疑坟,他们也说不准究竟哪个是真的,反正现在都被盗墓贼盗挖过了,有人说盗墓的还盗取了个金子的枕头。大多人还是认为有石人石马的那个坟是真的,那些石头都是来自下江。在文革前,石人石马石羊石猴石桌石凳都还算是全的。后来村里在坟侧修水渠,那些构建就散落了。那个四尺方供石桌被用于修桥铺路了,后来又被砖厂劈开贯砖胚子用,就这样被毁了。后来,有人出三千块钱要买石羊石马石猴,生产队里想卖,后被大队书记制止了。但不久,那些石件就被人晚上给偷走了。只有一只石羊现在还在,被村民移至家中保存。
        我和张野马先生2013到都堂坟当时只看到两个倒卧在荒丛中的两个石人了,不知那两个石人倒下多久了,头颅早已不在,身体残缺不堪,更有被凿取的痕迹。传旧时人若何处有恙,取其石人相应部位凿研而食,自可痊愈。今鲜有信而行之者。

                   都堂坟坟主究竟是谁

都堂坟在宣统本《来安县志》中是这样记载的:“李都宪墓,舜歌山西北五里,明江都进士,辽东巡抚李植文赐葬于此”,最新《来安县志》(业内称85志”)载“都堂坟位于新安镇西北15公里处的复兴集乡三湾村都堂生产队一块旱地中间,西南顺坡而下排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各一对,石桌前置有石供桌石凳和牌坊。石雕已残缺不全。”《来安县志》(85志”修订本)最后还加有“都堂系明江都进士辽东巡抚李植文,赐葬于此”。看来此都堂是叫“李植文”。
我后来查“李植文”的相关资料,可能是自己对明史不够了解以及当时手头没有可查询的研究资料,所以一直没有找到“李植文”的下落,直到最近在家谱网上才看到有一个和“李植文”极为相似人的信息,才对李都宪这个人有了新的判定,这个李都宪应该叫李植。
李植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其父李承式,自大同徙居江都,官至福建布政使。李植是万历五年(1577年)同进士出身,选庶吉士。初官江西道御史。万历十年(1582年)十二月壬辰(初八日)上疏弹劾冯保十二大罪状,帝甚喜,发配冯保到南京孝陵种菜。又联合云南道御史羊可立、山东道监察御史江东之、陕西道道御史扬四知等攻讦张居正与冯保“交结恣横”、“宝藏逾天府”。明神宗下令籍居正之家。又上疏弹劾潘季驯,说潘季驯“无中生有,欺皇上于今日矣。”万历以“尽忠言事,揭发大奸有功”,晋升为太仆寺少卿(正四品),最后官至辽东巡抚。(参考文献《明史·卷二百三十六》
后本人又查《江都县志》,基本与上相同。
本人再查《钦定四库全书》之《明史· 卷二百三十六 》,有《李植传》(《明史·卷二百三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四》):“李植,字汝培。父承式,自大同徙居江都,官福建布政使。植举万历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御史。十年冬,张居正卒,冯保犹用事。其党锦衣指挥同知徐爵居禁中,为阅章奏,拟诏旨如故。居正党率倚爵以自结于保,爵势益张。而帝雅衔居正、保,未有以发。御史江东之首暴爵奸,并言兵部尚书梁梦龙与爵交欢,以得吏部,宜斥。帝下爵狱,论死,梦龙罢去。植遂发保十二大罪。帝震怒,罪保。植、东之由是受知于帝。
明年,植巡按畿辅,请宽居正所定百官乘驿之禁,从之。帝用礼部尚书徐学谟言,将卜寿宫于大峪山。植扈行阅视,谓其地未善。欲偕东之疏争,不果。明年,植还朝。时御史羊可立亦以追论居正受帝知。三人更相结,亦颇引吴中行、赵用贤、沈思孝为重。执政方忌中行、用贤,且心害植三人宠。会争御史丁此吕事及论学谟卜寿宫之非,与申时行等相拄,卒被斥去。
初,兵部员外郎嵇应科、山西提学副使陆檄、河南参政戴光启为乡会试考官,私居正子嗣修、懋修、敬修。居正败,此吕发其事。又言:“礼部侍郎何雒文代嗣修、懋修撰殿试策,而侍郎高启愚主南京试,至以舜亦以命禹为题,显为劝进。”大学士申时行、余有丁、许国皆嗣修等座主也,言考官止据文艺,安知姓名,不宜以此为罪,请敕吏部核官评,以定去留。尚书杨巍议黜雒文,改调应科、檄,留启愚、光启,而言此吕不顾经旨,陷启愚大逆。此吕坐谪。植、东之及同官杨四知、给事中王士性等不平,交章劾巍,语侵时行。东之疏言:“时行以二子皆登科,不乐此吕言科场事。巍虽庇居正,实媚时行。”时行、巍并求去。帝欲慰留时行,召还此吕,以两解之。有丁、国言不谪此吕,无以安时行、巍心。国反覆诋言者生事,指中行、用贤为党。中行、用贤疏辨求去,语皆侵国,用贤语尤峻。国避位不出。于是左都御史赵锦,副都御史石星,尚书王遴、潘季驯、杨兆,侍郎沈鲤、陆光祖、舒化、何起鸣、褚鈇,大理卿温纯,及都给事中齐世臣、御史刘怀恕等,极论时行、国、巍不宜去。主事张正鹄、南京郎中汪应蛟、御史李廷彦、蔡时鼎、黄师颜等又力攻请留三臣者之失。中行亦疏言:“律禁上言大臣德政。迩者袭请留居正遗风,辅臣辞位,群起奏留,赞德称功,联章累牍。此谄谀之极,甚可耻也。祖宗二百余年以来,无谏官论事为吏部劾罢者,则又壅蔽之渐,不可长也。”帝竟留三臣,责言者如锦等指。其后,启愚卒为南京给事中刘一相劾去,时行亦不能救也。
帝追仇居正甚,以大臣阴相庇,独植、东之、可立能发其奸,欲骤贵之,风示廷臣。一相又劾锦衣都督刘守有匿居正家资。帝乃谕内阁黜守有,超擢居正所抑丘橓、余懋学、赵世卿及植、东之凡五人。时行等力为守有解,言橓等不宜骤迁。帝重违大臣意,议虽寝,心犹欲用植等。顷之,植劾刑部尚书潘季驯朋党奸逆,诬上欺君,季驯坐削籍。帝遂手诏吏部擢植太仆少卿,东之光禄少卿,可立尚宝少卿,并添注。廷臣益忌植等。
十三年四月旱,御史蔡系周言:“古者,朝有权臣,狱有冤囚,则旱。植数为人言:至尊呼我为儿,每观没入宝玩则喜我。其无忌惮如此。陛下欲雪枉,而刑部尚书之枉,先不得雪。今日之旱,实由于植。”又曰:“植迫欲得中行柄国,以善其后;中行迫欲得植秉铨,而骋其私。倘其计得行,势必尽毒善类,今日旱灾犹其小者。”其他语绝狂诞。所称尚书,谓季驯也。疏上,未报,御史龚懋贤、孙愈贤继之。东之发愤上疏曰:“思孝、中行、用贤及张岳、邹元标数臣,忠义天植,之死不移,臣实安为之党,乐从之游。今指植与交欢为党,则植犹未若臣之密,愿先罢臣官。”不允。可立亦抗言:“奸党怀冯、张私惠,造不根之辞,以倾建言诸臣,势不尽去臣等不止。”乞罢职。章下内阁,时行等请诘可立奸党主名。帝仍欲两为之解,寝阁臣奏,而敕都察院:“自今谏官言事,当顾国家大体,毋以私灭公,犯者必罪。”植、东之求去,不许。给事御史齐世臣、吴定等交章劾可立不当代植辨。报曰:“朕方忧旱,诸臣何纷争?”乃已。七月,御史龚仲庆又劾植、中行、思孝为邪臣,帝恶其排挤,出之外。世臣及御史顾钤等连章论救,不听。
是时,竟用学谟言,作寿宫于大峪山。八月,役既兴矣,大学士王锡爵,植馆师,东之、可立又尝特荐之于朝,锡爵故以面折张居正,为时所重。三人念时行去,锡爵必为首辅,而寿宫地有石,时行以学谟故主之,可用是罪也,乃合疏上言:“地果吉则不宜有石,有石则宜奏请改图。乃学谟以私意主其议,时行以亲故赞其成。今凿石以安寿宫者,与曩所立表,其地不一。朦胧易徙,若弈棋然,非大臣谋国之忠也。”时行奏辨,言:“车驾初阅时,植、东之见臣直庐,力言形龙山不如大峪。今已二年,忽创此议。其借事倾臣明甚。”帝责三人不宜以葬师术责辅臣,夺俸半岁。三人以明习葬法荐侍郎张岳、太常何源。两人方疏辞,锡爵忽奏言耻为植三人所引,义不可留,因具奏不平者八事。大略言:“张、冯之狱,上志先定,言者适投其会,而辄自附于用贤等撄鳞折槛之党。且谓舍建言别无人品;建言之中,舍采摭张、冯旧事,别无同志。以中人之资,乘一言之会,超越朝右,日寻戈矛。大臣如国、巍、化辈,曩尝举为正人。一言相左,日谋事刂刃,皆不平之大者。”御史韩国桢,给事中陈与郊、王敬民等因迭攻植等,帝下敬民疏,贬植户部员外郎,东之兵部员外郎,可立大理评事。张岳以诸臣纷争,具疏评其贤否,颇为植、东之、可立地,请令各宣力一方,以全终始。于时行、国、锡爵、巍、化、光祖、世臣、定、愈贤皆褒中寓刺,而力诋季驯、懋贤、系周、仲庆,惟中行、用贤、思孝无所讥贬。帝责岳颂美大臣,且支蔓,不足定国是,岳坐免。帝犹以植言寿宫有石数十丈,如屏风,其下皆石,恐宝座将置于石上。闰月,复躬往视之,终谓大峪吉,遂调三人于外。御史柯梃因自言习葬法,力称大峪之美,获督南畿学政。而植同年生给事中卢逵亦承风请正三人罪,士论哂之。
植、东之、可立自以言事见知,未及三岁而贬。植得绥德知州,旋引疾归。居十年,起沅州知州。屡官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时二十六年也。植垦土积粟,得田四万亩,岁获粮万石。户部推其法九边。以倭寇退,请因师旋,选主、客锐卒,驱除宿寇,恢复旧辽阳。诏下总督诸臣详议,不果行。奏税监高淮贪暴,请召还,不报。后淮激变,委阻挠罪于植。植疏辨乞休,帝慰留之。明年,锦、义失事,巡按御史王业弘劾植及诸将失律。植以却敌闻,且诋业弘。业弘再疏劾植欺蔽,诏解官听勘。勘已,命家居听用,竟不召。卒,赠兵部右侍郎。
根据明代的特殊惯例和“以文制武”的政治特点,辽东巡抚一般选派文职官员,且官职要比武官总兵要高一些,是二品或从二品文官。李植在死后得到朝廷的追赠,赠兵部右侍郎,为正三品,这一方面是对解官勘察听用李植的赦免,又是对他曾经作为宠臣、重臣功绩的肯定。朝廷追赠李植为兵部右侍郎也符合明代追赠惯例(赠官职位略低于原官品位或持平),但赐葬标准是按文官正三品的规制,这也与史书记载和探访结果基本一致。
至于《来安县志》(修订版)最后还加有“都堂系名江都进士辽东巡抚李植文,赐葬于此。”,可能是句读错误,应该是:“都堂系名江都进士辽东巡抚李植,(以)文(官制式)赐葬于此。”
综上所述,来安舜山都堂坟,应为明江都进士李植墓。

李植和他的家族

   李植,字汝培,小字深泽(承式在泽生子植,即以深泽为小字《深泽县志·卷之四·职官》页二十二)号健斋,是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丁丑科的三甲进士,属于“同进士出身”,也是进士。他祖上是山西大同人,字汝培,号健斋,官至兵部侍郎。李植在万历朝的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在张居正死后,他积极参与了对张居正的清算,万历以尽忠言事,揭发大奸有功,晋升为太仆寺少卿(正四品),最后官至辽东巡抚(二品),戍边有功,上文已有列传说明。遗憾的是没有考证到李植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但从李承式传记中可知李植出生在李承式深泽任期间,即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到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之间,参考李植为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丁丑科的三甲进士,按大一点岁数十七八算,许是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1年)。而李植卒于何时,目前还没有结果。
李植祖父李满是皇赠南京工部主事,父亲李承式(公元1528年—1605年),生于嘉靖七年农历五月十一日,字敬甫,又字之义,号见衡,山西大同县人,迁居江都(今扬州市)。明朝政治人物,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同进士出身。是明朝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原籍(民籍)山西大同,后徙居扬州府泰兴县。他在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考中进士,初授浙江钱塘知县,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改直隶深泽知县,是年大旱,蝗食禾稼殆尽,饥民相望于道,承式劝殷实富户出粟煮粥以赈境内,获免流难。任内创建北极庙,以壮形胜,民德之。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丁外艰归。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复除固安县。隆庆二年(公元1568),升南京工部主事。后官至福建左布政使。李承式在官场表现出色,以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吏事能力著称,没有人能够欺骗他。在任期间,他加入了大同盐商行列,通过商业活动致富,成为以商致富的官宦世家。乞归后居于江都。
李承式共有九个儿子,其中李植、李杜、李柄都中了进士,他们的家庭地位显赫。李植的后人李宗孔、李锦父子也相继考中进士,家族成员不仅在政治而且在商业和文化领域都有显著的表现。李锦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成为刑科给事中(官从五品),擅长文学和诗歌,并且以丰富的收藏和养护的昆曲戏班闻名,曾是扬州的缙绅领袖,并和南京曹寅、李煦交好,有诗书交往。(参考文献:赵宪、王植 .《深泽县志》. 清乾隆年间刻本,《扬州府志·录王熙撰墓志》等)
李承式及其家族的生活和事业反映了明朝时期盐商家族的兴盛与影响力,以及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多方面贡献。
                 李植墓前的石像生

在明代丧葬规制中,石像生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一般像李植这样的二三品官员墓前摆放的应该是石人、石马、石虎、石羊、望柱各一对,李植是赐葬,《来安县志.》载“......西南顺坡而下排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各一对,石桌前置有石供桌石凳和牌坊......”,与官方配置似乎不一样,与我们去探考时当地村民描述的也不一样。明代规制有石虎,《来安县志》有石狮,我们从村民听到的也是和《来安县志》描述的一般,有石人石马石狮石羊,却多了一对石猴。
究竟是石虎还是石狮,我没有亲见,或许是村民没有仔细区分,错把石虎当成了石狮子,也或许是李植家世显赫,石狮代表着威严和权利在墓葬中加入石狮,用以彰显其家族的威望。更或许在明朝廷心中,李植始终是他们信赖的宠臣,李植为朝廷过不少的功勋,万历二十五年五月庚子至万历二十八年,李植由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巡抚,二十八年九月,炒花犯辽东,副总兵解生败没,巡抚李植解官停堪。《神宗实录》二十九年十一月,李植以原官在籍听用(参考资料:《大明会典·都察院·(辽东地方)》,《明记》)。而最终也没被召用,李植或是忧郁而死,而明朝廷念及旧情和李植的功勋,所以特别赐以厚葬。
至于石猴,在明后代官方墓葬礼制中并没有,一般会出现在汉晋隋唐墓前,也可能在某些地方墓葬习俗中出现。石猴代表着聪明和灵智,这抑或许是李植的生肖,如果是,这也暗示了李植的出生年份就是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这一年是庚申年,生肖金猴,纳音五行属木,说是李植的生肖属相,似乎对得上号。但这些只是推测,真实证据还得继续考证。而且石猴是不是在李植墓上的,也还有待考证。

                   后记
春节期间,我自驾驱车路过三湾,想起当年探寻都堂坟的事,总觉得有许多疑惑不得明了。我用了几天的功夫,也请了些朋友帮助,找到了一些答案。但终究对都堂坟的许多疑点还没有完全解开。比如:李植的出生和死亡的准确时间、死亡的真正原因、以及为什么李植会被赐葬在来安,还有那些猴子、狮子、牌坊等等。但我相信,随着探考的不断深入和坚持,一切真相都会大白于天下。
草草拼凑成章,还请各位方家指正,也请有知道李植信息的老师、朋友提供线索,共同为我地方人文的发掘发展尽心尽力,更好地为地方社会发展服务。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055 天

连续签到: 14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5-2-9 10: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5-2-9 10: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正德 于 2025-2-9 10:56 编辑

                  来安都堂坟新探考略
                      长山正德/李德新

             三湾有个都堂坟

   在来安县舜山镇三湾村(原复兴乡都堂村),有一座古墓,当地人叫都督坟,宣统本《来安县志》载:“李都宪墓,舜歌山西北五里,明江都进士,辽东巡抚李植文赐葬于此”。《来安县志》(业内称“85志”)载“都堂坟位于新安镇西北15公里处的复兴集乡三湾村都堂生产队一块旱地中间,西南顺坡而下排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各一对,石桌前置有石供桌石凳和牌坊。石雕已残缺不全。”最新《来安县志》(“85志”修订本)最后还加有“都堂系明江都进士辽东巡抚李植文,赐葬于此。”
都宪,就是都察院、都御史的别称。舜歌山,即今舜山,传为古时舜亲自传授农耕的地方,又叫“舜耕山”。舜歌山也是来安古十景“舜歌樵乐”的所在地,舜歌山西怀有个尊胜禅院,曾是来安吉祥寺的下院,曹雪芹祖父曹寅路过尊胜禅院曾写过《尊胜院碑记》,记载了尊胜禅院的兴衰过程。另,据明史专家贡发芹研究成果《明光有个王摆渡》(文章原名:《清冷的王摆渡》)载:“古泗(州)六(合)古道是古泗州商人开辟的,他们由五河渡淮,经朱顶、紫阳到达女山湖北岸老咀,或由浮山、柳巷渡淮经潘村到达女山湖北岸老咀,越过女山湖,经王摆渡、津里、十五里井、白沙王、涝口、开门岭、自来桥,通向来安、江苏六合......”,可见,来安到舜山、三湾、自来桥曾是古“浦泗古道”的一部分或支道,是商旅行运繁华的官道,李都宪墓和尊胜禅院都在这官道方便到达的道旁边。
    因李都宪葬在这里,当地取名这里为都堂村,称李都宪墓为都堂坟。当地村民管都堂坟也叫“都督坟”,传说都督坟有好几个疑坟,他们也说不准究竟哪个是真的,反正现在都被盗墓贼盗挖过了,有人说盗墓的还盗取了个金子的枕头。大多人还是认为有石人石马的那个坟是真的,那些石头都是来自下江。在文革前,石人石马石羊石猴石桌石凳都还算是全的。后来村里在坟侧修水渠,那些构建就散落了。那个四尺方供石桌被用于修桥铺路了,后来又被砖厂劈开贯砖胚子用,就这样被毁了。后来,有人出三千块钱要买石羊石马石猴,生产队里想卖,后被大队书记制止了。但不久,那些石件就被人晚上给偷走了。只有一只石羊现在还在,被村民移至家中保存。
  我和张野马先生是2013年到都堂坟的,当时只看到两个倒卧在荒丛中的两个石人了,不知那两个石人倒下多久了,头颅早已不在,身体残缺不堪,更有被凿取的痕迹。传旧时人若何处有恙,取其石人相应部位凿研而食,自可痊愈。今鲜有信而行之者。

                   都堂坟坟主究竟是谁

都堂坟在宣统本《来安县志》中是这样记载的:“李都宪墓,舜歌山西北五里,明江都进士,辽东巡抚李植文赐葬于此”,最新《来安县志》(业内称“85志”)载“都堂坟位于新安镇西北15公里处的复兴集乡三湾村都堂生产队一块旱地中间,西南顺坡而下排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各一对,石桌前置有石供桌石凳和牌坊。石雕已残缺不全。”《来安县志》(“85志”修订本)最后还加有“都堂系明江都进士辽东巡抚李植文,赐葬于此”。看来此都堂是叫“李植文”。
我后来查“李植文”的相关资料,可能是自己对明史不够了解以及当时手头没有可查询的研究资料,所以一直没有找到“李植文”的下落,直到最近在家谱网上才看到有一个和“李植文”极为相似人的信息,才对李都宪这个人有了新的判定,这个李都宪应该叫李植。
李植(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其父李承式,自大同徙居江都,官至福建布政使。李植是万历五年(1577年)同进士出身,选庶吉士。初官江西道御史。万历十年(1582年)十二月壬辰(初八日)上疏弹劾冯保十二大罪状,帝甚喜,发配冯保到南京孝陵种菜。又联合云南道御史羊可立、山东道监察御史江东之、陕西道道御史扬四知等攻讦张居正与冯保“交结恣横”、“宝藏逾天府”。明神宗下令籍居正之家。又上疏弹劾潘季驯,说潘季驯“无中生有,欺皇上于今日矣。”万历以“尽忠言事,揭发大奸有功”,晋升为太仆寺少卿(正四品),最后官至辽东巡抚。(参考文献:《明史·卷二百三十六》)”
后本人又查《江都县志》,基本与上相同。
本人再查《钦定四库全书》之《明史· 卷二百三十六 》,有《李植传》(《明史·卷二百三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四》):“李植,字汝培。父承式,自大同徙居江都,官福建布政使。植举万历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御史。十年冬,张居正卒,冯保犹用事。其党锦衣指挥同知徐爵居禁中,为阅章奏,拟诏旨如故。居正党率倚爵以自结于保,爵势益张。而帝雅衔居正、保,未有以发。御史江东之首暴爵奸,并言兵部尚书梁梦龙与爵交欢,以得吏部,宜斥。帝下爵狱,论死,梦龙罢去。植遂发保十二大罪。帝震怒,罪保。植、东之由是受知于帝。
明年,植巡按畿辅,请宽居正所定百官乘驿之禁,从之。帝用礼部尚书徐学谟言,将卜寿宫于大峪山。植扈行阅视,谓其地未善。欲偕东之疏争,不果。明年,植还朝。时御史羊可立亦以追论居正受帝知。三人更相结,亦颇引吴中行、赵用贤、沈思孝为重。执政方忌中行、用贤,且心害植三人宠。会争御史丁此吕事及论学谟卜寿宫之非,与申时行等相拄,卒被斥去。
初,兵部员外郎嵇应科、山西提学副使陆檄、河南参政戴光启为乡会试考官,私居正子嗣修、懋修、敬修。居正败,此吕发其事。又言:“礼部侍郎何雒文代嗣修、懋修撰殿试策,而侍郎高启愚主南京试,至以舜亦以命禹为题,显为劝进。”大学士申时行、余有丁、许国皆嗣修等座主也,言考官止据文艺,安知姓名,不宜以此为罪,请敕吏部核官评,以定去留。尚书杨巍议黜雒文,改调应科、檄,留启愚、光启,而言此吕不顾经旨,陷启愚大逆。此吕坐谪。植、东之及同官杨四知、给事中王士性等不平,交章劾巍,语侵时行。东之疏言:“时行以二子皆登科,不乐此吕言科场事。巍虽庇居正,实媚时行。”时行、巍并求去。帝欲慰留时行,召还此吕,以两解之。有丁、国言不谪此吕,无以安时行、巍心。国反覆诋言者生事,指中行、用贤为党。中行、用贤疏辨求去,语皆侵国,用贤语尤峻。国避位不出。于是左都御史赵锦,副都御史石星,尚书王遴、潘季驯、杨兆,侍郎沈鲤、陆光祖、舒化、何起鸣、褚鈇,大理卿温纯,及都给事中齐世臣、御史刘怀恕等,极论时行、国、巍不宜去。主事张正鹄、南京郎中汪应蛟、御史李廷彦、蔡时鼎、黄师颜等又力攻请留三臣者之失。中行亦疏言:“律禁上言大臣德政。迩者袭请留居正遗风,辅臣辞位,群起奏留,赞德称功,联章累牍。此谄谀之极,甚可耻也。祖宗二百余年以来,无谏官论事为吏部劾罢者,则又壅蔽之渐,不可长也。”帝竟留三臣,责言者如锦等指。其后,启愚卒为南京给事中刘一相劾去,时行亦不能救也。
帝追仇居正甚,以大臣阴相庇,独植、东之、可立能发其奸,欲骤贵之,风示廷臣。一相又劾锦衣都督刘守有匿居正家资。帝乃谕内阁黜守有,超擢居正所抑丘橓、余懋学、赵世卿及植、东之凡五人。时行等力为守有解,言橓等不宜骤迁。帝重违大臣意,议虽寝,心犹欲用植等。顷之,植劾刑部尚书潘季驯朋党奸逆,诬上欺君,季驯坐削籍。帝遂手诏吏部擢植太仆少卿,东之光禄少卿,可立尚宝少卿,并添注。廷臣益忌植等。
十三年四月旱,御史蔡系周言:“古者,朝有权臣,狱有冤囚,则旱。植数为人言:至尊呼我为儿,每观没入宝玩则喜我。其无忌惮如此。陛下欲雪枉,而刑部尚书之枉,先不得雪。今日之旱,实由于植。”又曰:“植迫欲得中行柄国,以善其后;中行迫欲得植秉铨,而骋其私。倘其计得行,势必尽毒善类,今日旱灾犹其小者。”其他语绝狂诞。所称尚书,谓季驯也。疏上,未报,御史龚懋贤、孙愈贤继之。东之发愤上疏曰:“思孝、中行、用贤及张岳、邹元标数臣,忠义天植,之死不移,臣实安为之党,乐从之游。今指植与交欢为党,则植犹未若臣之密,愿先罢臣官。”不允。可立亦抗言:“奸党怀冯、张私惠,造不根之辞,以倾建言诸臣,势不尽去臣等不止。”乞罢职。章下内阁,时行等请诘可立奸党主名。帝仍欲两为之解,寝阁臣奏,而敕都察院:“自今谏官言事,当顾国家大体,毋以私灭公,犯者必罪。”植、东之求去,不许。给事御史齐世臣、吴定等交章劾可立不当代植辨。报曰:“朕方忧旱,诸臣何纷争?”乃已。七月,御史龚仲庆又劾植、中行、思孝为邪臣,帝恶其排挤,出之外。世臣及御史顾钤等连章论救,不听。
是时,竟用学谟言,作寿宫于大峪山。八月,役既兴矣,大学士王锡爵,植馆师,东之、可立又尝特荐之于朝,锡爵故以面折张居正,为时所重。三人念时行去,锡爵必为首辅,而寿宫地有石,时行以学谟故主之,可用是罪也,乃合疏上言:“地果吉则不宜有石,有石则宜奏请改图。乃学谟以私意主其议,时行以亲故赞其成。今凿石以安寿宫者,与曩所立表,其地不一。朦胧易徙,若弈棋然,非大臣谋国之忠也。”时行奏辨,言:“车驾初阅时,植、东之见臣直庐,力言形龙山不如大峪。今已二年,忽创此议。其借事倾臣明甚。”帝责三人不宜以葬师术责辅臣,夺俸半岁。三人以明习葬法荐侍郎张岳、太常何源。两人方疏辞,锡爵忽奏言耻为植三人所引,义不可留,因具奏不平者八事。大略言:“张、冯之狱,上志先定,言者适投其会,而辄自附于用贤等撄鳞折槛之党。且谓舍建言别无人品;建言之中,舍采摭张、冯旧事,别无同志。以中人之资,乘一言之会,超越朝右,日寻戈矛。大臣如国、巍、化辈,曩尝举为正人。一言相左,日谋事刂刃,皆不平之大者。”御史韩国桢,给事中陈与郊、王敬民等因迭攻植等,帝下敬民疏,贬植户部员外郎,东之兵部员外郎,可立大理评事。张岳以诸臣纷争,具疏评其贤否,颇为植、东之、可立地,请令各宣力一方,以全终始。于时行、国、锡爵、巍、化、光祖、世臣、定、愈贤皆褒中寓刺,而力诋季驯、懋贤、系周、仲庆,惟中行、用贤、思孝无所讥贬。帝责岳颂美大臣,且支蔓,不足定国是,岳坐免。帝犹以植言寿宫有石数十丈,如屏风,其下皆石,恐宝座将置于石上。闰月,复躬往视之,终谓大峪吉,遂调三人于外。御史柯梃因自言习葬法,力称大峪之美,获督南畿学政。而植同年生给事中卢逵亦承风请正三人罪,士论哂之。
植、东之、可立自以言事见知,未及三岁而贬。植得绥德知州,旋引疾归。居十年,起沅州知州。屡官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时二十六年也。植垦土积粟,得田四万亩,岁获粮万石。户部推其法九边。以倭寇退,请因师旋,选主、客锐卒,驱除宿寇,恢复旧辽阳。诏下总督诸臣详议,不果行。奏税监高淮贪暴,请召还,不报。后淮激变,委阻挠罪于植。植疏辨乞休,帝慰留之。明年,锦、义失事,巡按御史王业弘劾植及诸将失律。植以却敌闻,且诋业弘。业弘再疏劾植欺蔽,诏解官听勘。勘已,命家居听用,竟不召。卒,赠兵部右侍郎。”
根据明代的特殊惯例和“以文制武”的政治特点,辽东巡抚一般选派文职官员,且官职要比武官总兵要高一些,是二品或从二品文官。李植在死后得到朝廷的追赠,赠兵部右侍郎,为正三品,这一方面是对解官勘察听用李植的赦免,又是对他曾经作为宠臣、重臣功绩的肯定。朝廷追赠李植为兵部右侍郎也符合明代追赠惯例(赠官职位略低于原官品位或持平),但赐葬标准是按文官正三品的规制,这也与史书记载和探访结果基本一致。
至于《来安县志》(修订版)最后还加有“都堂系名江都进士辽东巡抚李植文,赐葬于此。”,可能是句读错误,应该是:“都堂系名江都进士辽东巡抚李植,(以)文(官制式)赐葬于此。”
综上所述,来安舜山都堂坟,应为明江都进士李植墓。

李植和他的家族

   李植,字汝培,小字深泽(承式在泽生子植,即以深泽为小字《深泽县志·卷之四·职官》页二十二)号健斋,是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丁丑科的三甲进士,属于“同进士出身”,也是进士。他祖上是山西大同人,字汝培,号健斋,官至兵部侍郎。李植在万历朝的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在张居正死后,他积极参与了对张居正的清算,万历以“尽忠言事,揭发大奸有功”,晋升为太仆寺少卿(正四品),最后官至辽东巡抚(二品),戍边有功,上文已有列传说明。遗憾的是没有考证到李植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但从李承式传记中可知李植出生在李承式深泽任期间,即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到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之间,参考李植为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丁丑科的三甲进士,按大一点岁数十七八算,许是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1年)。而李植卒于何时,目前还没有结果。
李植祖父李满是皇赠南京工部主事,父亲李承式(公元1528年—1605年),生于嘉靖七年农历五月十一日,字敬甫,又字之义,号见衡,山西大同县人,迁居江都(今扬州市)。明朝政治人物,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同进士出身。是明朝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原籍(民籍)山西大同,后徙居扬州府泰兴县。他在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考中进士,初授浙江钱塘知县,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改直隶深泽知县,是年大旱,蝗食禾稼殆尽,饥民相望于道,承式劝殷实富户出粟煮粥以赈境内,获免流难。任内创建北极庙,以壮形胜,民德之。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丁外艰归。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复除固安县。隆庆二年(公元1568),升南京工部主事。后官至福建左布政使。李承式在官场表现出色,以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吏事能力著称,没有人能够欺骗他。在任期间,他加入了大同盐商行列,通过商业活动致富,成为以商致富的官宦世家。乞归后居于江都。
李承式共有九个儿子,其中李植、李杜、李柄都中了进士,他们的家庭地位显赫。李植的后人李宗孔、李锦父子也相继考中进士,家族成员不仅在政治而且在商业和文化领域都有显著的表现。李锦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成为刑科给事中(官从五品),擅长文学和诗歌,并且以丰富的收藏和养护的昆曲戏班闻名,曾是扬州的缙绅领袖,并和南京曹寅、李煦交好,有诗书交往。(参考文献:赵宪、王植 撰.《深泽县志》. 清乾隆年间刻本,《扬州府志·录王熙撰墓志》等)
李承式及其家族的生活和事业反映了明朝时期盐商家族的兴盛与影响力,以及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多方面贡献。

                 李植墓前的石像生

在明代丧葬规制中,石像生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一般像李植这样的二三品官员墓前摆放的应该是石人、石马、石虎、石羊、望柱各一对,李植是赐葬,《来安县志.》载“......西南顺坡而下排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各一对,石桌前置有石供桌石凳和牌坊......”,与官方配置似乎不一样,与我们去探考时当地村民描述的也不一样。明代规制有石虎,《来安县志》有石狮,我们从村民听到的也是和《来安县志》描述的一般,有石人石马石狮石羊,却多了一对石猴。
究竟是石虎还是石狮,我没有亲见,或许是村民没有仔细区分,错把石虎当成了石狮子,也或许是李植家世显赫,石狮代表着威严和权利在墓葬中加入石狮,用以彰显其家族的威望。更或许在明朝廷心中,李植始终是他们信赖的宠臣,李植为朝廷过不少的功勋,万历二十五年五月庚子至万历二十八年,李植由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巡抚,二十八年九月,炒花犯辽东,副总兵解生败没,巡抚李植解官停堪。《神宗实录》二十九年十一月,李植以原官在籍听用(参考资料:《大明会典·都察院·(辽东地方)》,《明记》)。而最终也没被召用,李植或是忧郁而死,而明朝廷念及旧情和李植的功勋,所以特别赐以厚葬。
至于石猴,在明后代官方墓葬礼制中并没有,一般会出现在汉晋隋唐墓前,也可能在某些地方墓葬习俗中出现。石猴代表着聪明和灵智,这抑或许是李植的生肖,如果是,这也暗示了李植的出生年份就是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这一年是庚申年,生肖金猴,纳音五行属木,说是李植的生肖属相,似乎对得上号。但这些只是推测,真实证据还得继续考证。而且石猴是不是在李植墓上的,也还有待考证。

                    后记

春节期间,我自驾驱车路过三湾,想起当年探寻都堂坟的事,总觉得有许多疑惑不得明了。我用了几天的功夫,也请了些朋友帮助,找到了一些答案。但终究对都堂坟的许多疑点还没有完全解开。比如:李植的出生和死亡的准确时间、死亡的真正原因、以及为什么李植会被赐葬在来安,还有那些猴子、狮子、牌坊等等。但我相信,随着探考的不断深入和坚持,一切真相都会大白于天下。
草草拼凑成章,还请各位方家指正,也请有知道李植信息的老师、朋友提供线索,共同为我地方人文的发掘发展尽心尽力,更好地为地方社会发展服务。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055 天

连续签到: 14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5-2-9 10: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在正德老师带领下,考察过都堂坟。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64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138 天

连续签到: 2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5-2-9 14: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5-2-9 16: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云轩主人 发表于 2025-2-9 10:54
我曾在正德老师带领下,考察过都堂坟。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5-2-9 16: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5-2-10 10:08:28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过20年人们将淡忘一切,断层潮将出现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