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103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25-5-21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本帖最后由 郭旭 于 2025-5-21 17:32 编辑
古有 “官” 视民如子,以仁爱之心治理一方,今有党员干部作为人民公仆,更应传承 “以民为本” 的精神内核。而善听群众 “逆耳言”,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关键所在。那些看似刺耳的话语,往往藏着群众最真实的诉求、最迫切的难题,是改进工作、优化治理的重要线索。善听群众 “逆耳言”,首先要放下 “官架子”,以谦逊的态度正视批评。部分干部在工作中,习惯了听表扬、听奉承,面对群众的质疑与不满,第一反应是抵触、回避,甚至将群众的合理意见视为 “挑刺”。这种心态不仅会让干群关系产生隔阂,更会使问题被掩盖,小矛盾拖成大问题。党员干部应意识到,群众愿意直言不讳,是对政府的信任,是希望问题得到解决。就像面对孩子的抱怨,父母不会斥责,而是耐心倾听、找出症结,干部们也需俯下身子,把群众的 “逆耳言” 当作改进工作的 “金钥匙”。
倾听 “逆耳言”,不能止步于听,更要深入调研,将意见转化为行动。有些地方设置了意见箱、开通了反馈渠道,看似广纳民意,实则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了事,“听言” 沦为形式主义。群众反映小区基础设施老化,不能只是记录在案,而要实地查看,制定整改方案;百姓吐槽办事流程繁琐,就要对工作环节进行梳理,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只有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改变,才能让 “逆耳言” 越来越少,让群众的笑容越来越多。善听 “逆耳言”,还能倒逼干部提升能力、转变作风。群众的意见往往一针见血,直指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当干部听到群众反映政策宣传不到位,就要反思自身的宣传方式是否接地气;当群众批评服务态度差,就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意识。在一次次倾听与改进中,干部的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工作作风更加务实,政府公信力也得以提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群众的 “逆耳言” 是政府工作的 “镜子”,能照出不足、映出短板。党员干部当以 “父母官” 的责任感,主动倾听、积极回应,让 “逆耳言” 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强大动力,真正做到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作者 中安讯)
如果你觉得文章内容还需调整,比如增减、修改语言风格,随时和我说。
|
-
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