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6435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9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签到天数: 494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我们一直都喜欢问问题,尤其是在爱情里。随便揪一个出来,就很纠结。比如:为什么大多数时候,新欢总是比不上旧爱?
习惯地百度了一下,显然没有答案。
一个朋友随口抛出:那是因为,我们总是在新面孔中寻找旧爱的影子。看到她这句话的时候,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拍案叫绝。
朋友总喜欢用心理学原理来诠释芸芸众生:某种程度上,爱是一个悲剧,因为一个我们以为自己永远爱着的某一个人,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我们幼年依恋、少年梦想、青春渴望中,混杂着的依附、叛逆与激情,慢慢在内心建构的主观性的客体影像。这个“客体”实际上是本我、自我、超我对性与爱解读的混杂体,它让我们精神、身体、欲望哪儿都爽,却不敢爽得很彻底,压抑中的快感,道德上的束缚,以至于我们从未真正地满足过自己。
虽然我和弗洛伊德不熟,但我不得不承认,她侃侃而谈的时候的确很有范儿。
白马王子,红颜知己,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这些真的是你想要的东西么?我们总是抱怨世界的丑恶,却没有想到是不是我们自己把它想象的太过美好。
记得精神分析认为伦理与社会道德的压抑,使这个客体变得既可爱又狰狞。那么,当一个人的容貌、身材,甚至某种行为、言语、头发上的气味激发我们内心对那个客体熟悉的亲密感,我们会把压抑的情绪(被合理化为爱)不假思索地投注给对方,以为是对方给你带来的狂喜,其实这个喜欢来自内心曾给你带来隐秘快乐的客体。也就是我们自己对爱情的建构与幻想。说的通俗点,就是每一个人都有自以为是的爱情。
新欢也好,旧爱也罢,大多数时候,我们不是在爱着自己的伴侣,而是我们自己。谁谁谁又恋爱了,谁谁谁又失恋了,谁谁谁又哭天抹泪了,谁谁谁又心理咨询了。究其根本,他(她)让你失望了,其实是他(她)无法和你心里既定的爱情标准相吻合。
爱过一次,元气大伤,这是俗话。装逼一点来说,如果曾经有那么一个人引发我们的客体投射很强烈,会形成一个心理印刻,让人终身不忘,甚至引起今后无法再对他人产生这样的内心喜悦感,不再有爱的能力。就像你深爱的人抛弃你之后自己经常念叨的:对不起,我已经无法再爱上别人。其实现在听见这话我都想抽你,明摆着自欺欺人,而且这在人性层面实在很可悲。
我们爱一个人越深,自我迷茫和灵魂缺失也就越厉害。一旦感觉到我们过分把内心爱的能量投注给某个人时,就要学会节制,并把部分爱还给自己。所以我喜欢李敖的一段话: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眉来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我们寻找爱的过程,简单,但却漫长。完美的爱情,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最精致的精神创造。寻找的过程,同时也是塑造的过程。它就像是我们心里的一个保险箱,可以把最欢乐和最痛楚的事情存放在最真实的我心。
本来,人类对爱情的痴迷应该是人性中最美妙的东西,真的没有必要相爱时喜形于色分开的时候却恶语相向。不懂得爱自己,如何好好爱别人?
年少的时候最喜欢羽泉的《爱自己》:“最孤独的时候,不会有谁来陪伴你,最伤心的时候,也没有人来呵护你。只有你自己,经历着一些必经的经历,只有靠自己,才能回答一些生命中的难题。你爱这个世界,甚至爱着它的空气,你爱着你的他(她),也希望他(她)也爱着你。好好爱自己,在失败时给自己打气。常常问问自己,什么才是你想要的东西。”歌词很棒,不是么?
王尔德说:To love oneself is the beginning of a lifelong romance.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所以,如果先把自己爱得好好的,善待自己,不轻易牺牲自己与迎合他人,那么,无论你渴望、体验、得到多少爱与性,你都仍将是身体健康与灵魂饱满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