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在对其经济和政治发展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同时,也对其的教育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许多研究者认为,近代经济上的成功正是高识字率与教育水准提高的结果。“文革”以后,全国上下一直在讨论一个话题:教育投资论。这种理论认为,不应该把教育开支看作消费,而应视为投资。这种思想深刻影响了政府的决策和父母的教育观,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的高潮。 本书对儿童心理和脑力开发研究造诣颇深。与许多以理论见长的学者不一样,王文根的教育思想更具实践性,直指青少年儿童教育的具体实际问题,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王文根长期从事课外辅导,这使他有机会接触许多中小学生,并开始考察围绕现代儿童少年的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问题。在这期间他开始重新考虑,究竟什么是教育?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关键场所,是否真正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王文根认为增强孩子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使父母成为“教育的实践者”。不仅要了解孩子独特的心理动态,而且应该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特征,不断地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摸索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 每一个做父母的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都十分用心,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他们甘愿不辞辛劳,费尽心血。但是往往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其原因就在于孩子的父母没有以一个实践者的心态来教育孩子,他们既缺乏教育的具体行动,又缺乏教育的艺术和技巧。他与慕名来求教的家长和孩子进行了广泛的沟通,了解到了许多在日常生活和现实社会中,孤立孩子、扼杀其应有才能的父母们的种种表现。他搜集总结了许多资料,并且以这些资料为素材,完成了该书的写作。 作品语言通俗易懂,对各种问题均能深入浅出,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行之有效,他的著作从小学到高中教育,从教育心理学到具体的教育行为,方方面面都详细论及,很有参考价值。 遗传对人的智力有很大影响,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更大,即使先天不足,只要教育及时得法,本人不懈努力,同样可以使智力得以不断的提高。 父母亲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和引路人,责任十分重大。一般的父母亲对“育”能尽到责任,但对“教”的认识却往往不足。常言道“人看从小”、“3岁看大,7岁看老”,说明孩子的教育极其重要。孩子的可塑性很大,问题在于怎样去塑造。对孩子的教育等闲视之,是父母的一大失误。 王文根的教育思想以浅显和实用深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她将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