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时候学生的成绩仍然有着最重要的地位。如升学考、各类等级考试等。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似乎已是家长,老师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从学生的角度看,回想以前自己的学习时光,我觉得要想提高数学成绩,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 “吸收”很重要,要让自己思维活跃起来,跟着老师一步步理解整个思路、步骤,懂得举一反三。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 学习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当中的第100条建议即《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提出“驾驭学生思维的艺术,绝不在于事先把自己的每一条思路都规定好,并且只讲事先准备了的东西,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来讲当时需要的东西。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觉察课的发展情况,能正好从本节课发展的逻辑出发,按照此时此刻唯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要教会少年展开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就得有高度的洞察力和灵活性,随时变换教学方式。” “在少年期,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思考者,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掌握者’。”“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正是在这个时期,当学生的头脑需要思考、推论和研究的时候,他却被‘解除’了思考的任务。教师们想出的各种巧妙的办法,都是为了尽可能地减轻学生对掌握教材的困难。结果得出一种很荒诞的情况:按教师的本意应该是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的办法,却在实质上把学生教得不会从事脑力劳动了。”等等至今仍不失其现实指导意义的观点。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还是个门外汉,联系自己这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想从备课、上课、课后作业辅导来发表下自己的谬论。 一、备课 备课是上一堂课(暂且不论这堂课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前奏,它好比盖房子要先打好桩。如果上课之前没有看教材看任何资料就这样进去,这堂课我自己会上的很混乱,更不要希望在下面听课的学生有多好的课堂效率了。我觉得备课时首先要做到的是看透教材,把教材和自己的学生实际联系起来而不是先去想着要分几个环节,怎么设计每个环节。学生是一节课学习、探究、活动操作的主体,在备课时每个细节、问题的提出都应该从他们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出发,而不是老师我想以怎样的形式把这节课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把握预设与课堂可能出现的“生成”的内在联系。 二、上课
刚走上讲台时总有这样的感觉:有时上课好象找对了某种“感觉”,很顺的40分钟一晃就过去了,与学生也配合的很好,他们听得都很认真,大部分学生能当堂消化;但有时却相反,同样的按照教学设计走却会磕磕巴巴很不顺畅,学生和自己都很累。而明显主要问题并不在于课前准备不足,而是找不到那个“感觉”了!
坐下来细细反思这种“感觉”可能就是把握住了课堂本身的“节奏”,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察言观色”!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而密切关注在自己的教学语言下每一个学生的神态、情绪和动作是把握课堂节奏之关键,也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因为必须要根据这些来调整自己教学的方向和方式!比如一些细微处——何时高声?何时低声?何时停顿?何时急促?何时微笑?何时冷峻?
尤其是课堂提问,要注意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反应,能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体验到思考后的成功。如理解能力较弱计算能力好的学生就把符合他们口味的问题留给他们,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就当小老师来解释题意、分析题目中的数学信息,让他们都能获得掌声尤其是后20%学生。把握了课堂节奏,重视了这种师生互动,才能使课堂成为师生愉快交融的场所,内容的展与收、语言的起与伏、手段的新与趣、气氛的张与弛、结尾的延伸与拓展都是有赖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这种对课堂的把握能力。三、课后作业辅导 我们对于那些所谓的“差生”,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所采用的方法常常是一些机械识记的方法,当需要他们思考、探究、推论的时候,常常以灌输替代了他们的思考——因为这样的方法最简单。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努力便得到了现成的结论,这种“知识”的获得难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智力的发展便失去了动力。这样课后作业对他们老说变成了枷锁,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客观上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我们要“因材而练”,让作业更有效。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练习,使之完成为其“量身定做”的作业。实施“个性化作业”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实施之初要注意个性信息的收集、处理,然后进行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在掌握学生个性化的信息基础上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发展性”的作业,我们可以先从两大块:第一块“课堂作业中的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不同数量的习题。例如后进生做1星、2星题(教师自己事先先分好习题几星等级),一般学生做2星、3星题,优秀学生做3星题及思考题。第二块“课后作业中的细化”,刚开始让学生做练习中发生错误的题目与其变化题,谁错了谁做,错得多,做得多,错得少,做得少,不错不做。让学生体验到因“认真作业、提高正确率”而减负的快乐,强化“责任”意思。对于优生、“吃不饱”的学生再课外给他们准备思维题,解决出一题奖励300或500颗甚至更多的星星,参与从起点:场桥二小到场桥中学到瑞安中学最后抵达清华(或北大)的前进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