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收起左侧

让孩子减压,家长先要减压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1]初来乍到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6-15 10: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校适应困难”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比成人少。” 王卫平说。这个学期正值新学年开始,一些“学校适应困难”的学生,就趁着假期来求医。

  “学校适应困难”,大多出现在孩子刚到一个新学校的情况下,比如刚上小学、小学升初中、高中住校、上大学等。面对新环境、陌生的人群,有的人会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有的难以建立新的同伴关系,有的不适应生活习惯,甚至连洗衣服、搭车、ATM取款等都会成为烦恼的内容,进而产生逃避心理。有的小孩子一上学就头痛、肚子痛,回到家却什么事都没有。这样的情况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甚至一两年。

  王卫平说,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会因为焦虑而长期失眠,或者出现强迫症等。比如有的父母要求很高,做卷子一道也不准错,孩子长期精神紧张,有的会出现明知道没错,仍然一遍遍反复检查,严重的人甚至会发展到洗澡洗上一整天、反复穿脱衣服不停的状况。

  “病耻感”往往误事

  “一到假期,小病人的数量就增加。” 该院四病区主任陈建民说,许多父母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发现问题往往先拖着,到寒暑假再解决。

  陈建民说,许多家长都有很强烈的“病耻感”,发现孩子行为异常后,往往自己先想办法,再找老师或亲友,实在不行去普通医院看心理门诊,假如要到精神病院,一般会去外地,只有需要持续治疗的才回本地。“看病的时候,家长还会先躲起来,确定没有其他人后,再偷偷溜进诊室,一进来就把门关上。”

  这种“病耻感”,使孩子接触到专业的心理医生的时间,往往要迟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有些本来通过心理疏导能解决问题的,最后不得不用药。陈建民说,是否心理问题有3个判断标准,缺一不可:扬州至善教育一是严重程度,二是持续时间,三是对社会功能有无影响。比如,孩子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不肯上学,是情绪问题;但假如在换了班级或学校后还坚持不肯上学,那就是心理问题了。

  让孩子减压,家长先要减压

  今年的精神卫生宣传口号———“赞扬鼓励,快乐成长”。

  “现在我们老说减负,其实最应该做的是心理减负。而且孩子要减压,家长要先做到自我减压。” 王卫平说,在家庭这一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中,亲子交流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父母能够通过观察和引导,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的家长嘴上说没给孩子压力,但其实看到“100分”就满脸是笑,孩子考得不好就板着脸,儿童辨别能力是很强的,你只是嘴上说“没关系”,他看得出来。要让孩子减压,家长得先做到宠辱不惊。

  王卫平说,假如孩子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家长也不要大惊小怪,许多是发育中的问题,很正常。即使孩子真的出现了心理问题,家长也千万不要把它当重病,早识别,早干预,孩子就能调整回来。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646 天

连续签到: 1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6-15 10: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孩子压力就是给自己压力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