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收起左侧

文综复习策略与应试技巧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1]初来乍到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6-28 09: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纵观近年高考文综试题试卷结构基本上是选择题、非选择题两种题型,非选择题主要采用材料题和问答题相结合的形式,考查的主要内容以各科的主干知识为主,注意通过各种材料创设新的情景,联系现实、隐形介入一些时政热点,兼顾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问题,从而考察文综学科能力。结合文综学科和高考试题的特点,我们认为最后三个月文综的复习一定要在狠抓基础,提高解题能力两方面下功夫。
一、涨分的基础——落实《考试说明》,夯实基础
     今年《考试说明》是在高三第一学期末才公布,因此,在最后三个月里,对还没有认真研究、落实《考试说明》的同学首要任务就是将《考试说明》与教材相对照,对《考试说明》中涉及的考点逐一梳理,准确把握高考复习范围内的知识。作为考生心里一定要清楚,《考试说明》中所列的知识点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教材是我们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任何参考书都不能取代《考试说明》和教材的地位。
政  治
    通读教材、够建体系 一轮复习时老师已经带着大家把所有的考点梳理了一遍,但由于政治学科内部横跨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等几个具体学科,知识繁杂,难记易忘,所以仍然需要再次梳理基础知识,强化主干。这一点同学们可以考试说明为纲,必修教材为本,有计划地抓好自主复习。
 首先,通读教材。主要是通读四本必修教材的正文和辅助文(专家点评、相关链接),将《考试说明》中的具体考点标于教材对应的内容上。此一举有三得:一来明确了考点;二来熟悉了学科专业术语;三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些都为接下来的多层次,多角度地构建知识体系打下基础。通读教材后,必须保证把教材的目录结构,也就是教材的编写结构背熟。  其次,构建体系。在通读教材,熟悉教材编写体系基础上,结合一轮复习时老师的笔记、课件等资料从多层次,多角度整合教材已有知识,把零散的教材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链或知识块。
      从宏观层面总结建议:经济生活知识可以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经济环节入手,还可以从市场经济的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两种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入手整合教材知识;政治生活可以从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政治的主题入手,还可以从公民、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政协等不同主体入手整合教材知识;文化生活可以从文化一般和文化特殊入手整合教材知识;哲学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整合教材知识。
    人类社会具体的知识块的总结建议:经济生活知识可以归纳:价值规律相关、价格相关、消费相关、企业经营相关、就业相关、融资相关、国民收入分配相关、市场经济相关、经济全球化相关的知识等;政治生活知识可归纳:主要政治制度、公民政治权利、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政府职能、党的执政方式、政协职能、外交政策基本点等;文化生活知识可归纳文化的涵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中华民族精神等;哲学知识可以归纳规律相关知识、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创新的哲学依据、的基本规律等。   提升读图、区域定位能力。

地  理
    地理复习主线:区域地理定位-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解决问题-提出发展方向。自然地理研究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的分布、形成、特征和发展。人文地理研究人类主要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人类活动联系的主要方式;地理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在复习区域地理时,可以采用“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模式来进行整合。
1.对地理的读图能力。
      注意正确的读图步骤:①读图名。图名代表一幅图的主题和要点。②读图例。图例是一幅图中地理事物的象征,重要的图例要熟记。③读经纬线和重要的地理界线。④读海陆轮廓、河流流向、山脉走向、重要地名、经纬度等来确定位置。⑤坐标图要读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⑥读方向。一般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区域定位能力
      地理试题中,“区域地理”一般以大比例尺局部区域图的形式出现,由于区域轮廓的不规则性,因此应建立中国、世界的基本经纬网,并结合区域内重要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形、河流、湖泊、城市等进一步定位。在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时,要有意识地进行归纳,例如:重要经纬线所经过的地形区,重要铁路线经过的枢纽城市,南通至善教育主要河流的形状以及经过的国家和地区,重要地理事物(湖泊、山脉、港口等)的经纬度等一系列知识。
    区域地理分析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
     区域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区域人文地理特征(人口、聚落、交通、经济、文化等)——区域整治和开发利用(资源条件、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经济结构调整、重大工程等建设等)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

      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历   史
冲刺复习三步走
      建议历史学科在落实知识点时,实行“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将《考试说明》、教材、课堂笔记三者对照着看,做到基础知识无遗漏。在知识点的把握上要尽量全面。

第二步:构建知识体系,重点把握主干知识。
     在梳理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将零散、孤立的知识点,结合学科的特征(例如中国古代史既可按朝代顺序的通史体例、也可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民族关系等专题体例),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要特别重视《考试说明》中所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著作(文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原因、影响等。如果从新课程的必修教材来看,《必修一》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斗争,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等内容,《必修二》的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经济全球化趋势。《必修三》的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潮流,二十世纪以来中国重要的思想成就、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中外重要的科技文化成就等,都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

第三步:重视教材中的阅读部分、地图、插图、注释等边角知识。建议在二模后,重新回归教材时应着重关注。
    以上“三步走”的战略,强调的是对教材的反复阅读,好多同学历史成绩非常高,就源于对教材非常熟悉。

二、涨分关键——熟悉试题结构,掌握解题要领
      文综试卷结构基本上是选择题、非选择题两种题型。目前在试题的呈现形式上基本摆脱了对知识直接呈现的考察方式,而是通过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掌握解题要领,即是掌握知识的应用能力,肯定是提高分数的关键所在。|

文综试题答题策略 
      解答文综试题,首先要具有严谨的时间意识,有计划安排答题时间,快速书写。一轮复习后,通过初步的文科综合练习,我们已经对文综试卷的结构有一个基本的把握。一般来讲,文综试卷有两种题型:单项选择题和主观题,1-35题为单项选择题,其中1-11为地理题,12-23为历史题,24-35为政治题,36、37、38分别为地理、历史和政治的学科内综合题,39、40题为三科的学科间综合试题。从不同题型时间的分配上,我们一般建议首先利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35道选择题,做选择题时不要在你感觉的难题上耽误太多时间,以免影响主观题的解题。从文综三个学科答题时间的分配以及答题顺序上,我们建议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对三个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水平,进行相应的调整,当然也可以依据题号依次作答,但是一定要通过多次文综练习形成较固定的解题顺序及时间分配习惯。跨学科综合题的一般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寻找政、史、地三科知识与能力的交会点。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8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60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6-28 10: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至善若水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8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60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6-28 10: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42:}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577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2-6-28 10: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你是教师吧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