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963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2-3-19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1]初来乍到
|
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心愿,然而目前各种社会思潮对孩子冲击很大,严重影响着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诸如无休止的看电视、迷恋上网、早恋、旷课、吸烟、甚至聚众斗欧等现象在部分孩子身上发生。面对这些,家长往往是明令禁止,并从时间、钱物上进行控制,结果常常是收效甚微——收住了人,却收不住心。
下面我们就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的改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家长朋友能从中受到启发,能有的放矢地与孩子沟通达到预期教育目的。
1、将“我讲”变为“我听”。
许多家长发现孩子犯错误时,总是用讲事实,摆道理的方法把自己的观点讲给孩子听。孩子听后觉得讲的都是大道理、套话,根本与自己关心的问题是相距甚远,因此也就出现无效果或收效甚微的结局。
要想使孩子真心接受家长的教育,家长必须了解孩子当前经历的事情经过,所体验的情感和所持有的观念。为此,家长要将对孩子教育中的“我讲”变为“我听”,认真倾听孩子的陈述。倾听中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让孩子感受到你的那份关注与尊重;对于孩子讲的有道理的地方要通过语言、目光或体态表示肯定;对于陈述中错误的观点不要急于纠正,打断孩子的讲话;要充分理解孩子由于年龄和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准确反映内心想法而可能产生的偏差。
家长通过倾听对孩子的教育实现了由主观臆断变为客观了解。
2、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孩子犯错误往往不是他们缺少是非感念,而是由于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只注重自身的情感体验,不考虑他人感受导致的。通过换位思考引导孩子体验他人的感受,发现自身错误所在,完成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这里换位的对象可以是教育者——家长,也可以是对方当事人。
换位思考能帮助孩子实现对问题的认识由主观向客观的转变。
3、体现信任与激励的交谈。
人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犯了错误的孩子往往不敢有这种渴望。家长应对孩子倾述中能如实谈出自己的体验以及正确观点和做法给予肯定。这样会给孩子一个惊喜。引导孩子树立自信心,常州至善教育激励他(她)清楚地认识到为克服困难达到目标仍需努力。其次,用肯定性语言坚定孩子的自信,如“我相信你┅┅”,在此基础上再指出他(她)所犯错误产生的危害性,并将要求以希望的方式提出。最后让孩子提出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需要的帮助,家长与孩子共同协商解决的方法与策略。这样一段民主、和谐的交谈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长与孩子沟通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家长的教育观点要正确、鲜明。
首先,家长提出的教育观点要符合法律、道德的要求,是正确的。其次,要让孩子明确家长主张提倡什麽、反对什麽。否则孩子会被引入歧途或不知所措,沟通就会失去原有的意义。
2、家长要信任和鼓励孩子。
家长往往因孩子多次犯错误而失去对孩子的信任。没有信任的沟通就失去了内因转化的源动力,是失败的沟通。过分的谴责只能使孩子失去自信心,产生自责和自卑,影响积极因素的正常发挥;也容易使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紧张,沟通无法进行;甚至孩子会做出过激的反应,如主动与他人发生冲突、自虐等,因此家长应在孩子身上发现优点并给予肯定,使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信任。运用适当的鼓励语言帮助孩子树立改正错误的信心。这样作为行为的主体——孩子才能产生内因转化的源动力,达到沟通的目的。
3、注意语言风格
通常家长的语言大多是指令性、诊断性、判断式、说理式,而沟通中则要求家长将语言风格改为讨论性、推理性、发现式来拉近孩子与家长的心理距离,使双方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沟通,共同体会沟通的愉快,发现家庭中亲情独有的幸福感,让孩子在愉快的心境中去改正错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