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使自己的子女健康地成长,成为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小孩的特点,机智灵活地综合运用各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榜样法 即父母和长辈等树立良好形象,发挥表率作用,以自身的语言、行为、思想作风去影响和感染子女的教育方法。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有其父必有其子。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父母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做父母的若想孩子做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先做好什么样的人。有位朋友,以前抽烟有瘾。有一天,他刚满2岁的孩子从烟盒里倒出一支烟,把过滤嘴儿的一头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学起抽烟来,他不禁大吃一惊。他从孩子极强的模仿中,懂得了什么叫潜移默化。从此,他戒了烟。 交友法 即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与孩子交朋友、平等交流、相互理解和沟通,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使其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我国传统家庭的亲子关系是从属型的,晚辈对长辈之言,只能洗耳恭听。孩子一直在这种直不起腰的环境中长大,根本不可能形成挺拔的性格。而现代亲子关系的核心是平等,建立这种良好关系的最佳方案是父母与孩子交朋友。一个孩子,如果从幼年起生长在平等的亲子关系的和煦阳光中,既能坦然表达自己,又能尊重别人并得到别人的尊重。那么,他的个性就可能独立、挺拔、光明磊落。 再说,父母与孩子交朋友,达到彼此间的理解和心灵上的沟通之后,还能有效地引导孩子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有位父亲,他女儿16岁时曾悄悄告诉他一个秘密:女儿与一位男同学相爱了。当时他有些惊惶和茫然,不知该怎么处理这事才好,一方面他作为父亲应该制止孩子的早恋,而另一方面女儿却又是把他当成朋友才"泄密"的。而对这两种角色,他左右为难,结果还是选择了后者。当孩子她妈终于知道时,他早已成了孩子"同谋"。其实结局并不可怕,他充当女儿的"同谋"时,女儿反而内疚起来了,因为女儿完全可以看得出他的忧心忡忡,当他把一些大道理全化成润物细无声的悄悄话注进女儿的心田后,女儿就自行结束了这段早恋。 竞争法 即家长给孩子找竞争对手,充分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使其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在竞争中成长,这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有益的,南通至善教育甚至,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竞争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就拿我一位朋友的女儿来说,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无奈场面:父亲在一边端着碗,母亲拿着匙子,追着女儿喂饭吃;而女儿呢,则是吃一口,玩一会儿,悠闲得很。有一天,午饭时父母有事外出,就将女儿偷偷地托付给邻居阿姨。等父母急急忙忙地赶回来时,女儿正儿八经地坐在邻居家的饭桌上,和邻居的小男孩一起,一口一口地吃得正香哩,甚至连父母进来都顾不得看上一眼。等她抹抹小嘴,神气地将空空的碗亮给阿姨看时,父母才明白了。女儿在和邻居家的男孩比赛吃饭,看样子是赢了,小胸脯还挺得高高的,等候着阿姨的表扬。从此以后,女儿成了邻居家的常客,邻居家的男孩也成了我那位朋友家的编外人员,两个小家伙经常进行各种各样的比赛,虽然有时免不了大打出手,但却养成了许多好的习惯,父母再也用不着在屁股后追她吃饭了。 陶冶法 即家长通过营造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来激发人脑接受教育影响的潜能,影响比较深,效果比较好,因而是家庭教育中一种比较重要的方法。第28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赛的银奖得主倪欣来,在他的家里,一般晚上10点钟全家人准时就寝。其父亲从30多岁开始就养成了早晨跑步锻炼的习惯,一年四季不间断,一日三餐不糊弄,时间再紧也要保证吃饱吃好。这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了孩子倪欣来较强的自治力。在他奋战第1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和准备入选国家集训队期间,一个人在学校的物理实验室里,没有任何人监督,自己在黑板上写出周密的学习日程表,严格地按计划学习。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作息表,其中规定:5:30起床,不起也得起;6:00晨跑,跑不动也得跑;7:00早餐,不吃凉饭,不爱吃也得吃;上下午各有一次间休作为"望远、发呆"的时间;晚上10:00就寝,再想看的书也不看等等。倪欣来之所以能在学习上取得佳绩,与他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较强的自制力密切相关,而这又主要得益于家庭环境的陶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