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一则访问学者在异国的真实故事:这位学者到当地一教授家做客,一进门,夸奖了教授5岁女儿的天生丽质,并抚摸了她漂亮的头发。 如果把这位学者诉举止告诉我们的读者,笔者敢说,100%的读者不会有什么异议。但请听听教授的意见:好为此要求学者向女儿道歉。 好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辩,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而且,你未经她的允许就抚摸她的头,这使她以为一个陌生人可以随意抚摸她的身体而不经她的同意。” 真是一不小心“夸”出错儿。 这说明:夸奖,掌握不好分寸,同样会产生负面影响。 这个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现在不少家长渐渐摒弃“惩罚”手段,对孩子实行多表扬、多鼓励,岂不知这一“多”又可能形成一种误导。走入“误区”的表扬有这样几种:扬州至善教育张口即来的表扬,分寸失当的表扬,好话多说的表扬等。这些“表扬”的要害是,不实事求是,让孩子或沾沾自喜,或盲目自满,甚至滋生一种投机取巧心理。 其实,这位洋教授并非一概不赞成“表扬”。她对这位学者说:“有一点,你可以夸奖她的,就是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 反思我们的教育,会发现由于不适当的表扬留下的后遗症,比如受老师青睐的孩子,往往经不起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差。这是为什么呢?实际是教师滥用表扬给“宠”的!可怕的是,这种后遗症也延伸到他们成人之后的行为上,比如当他到社会上当了干部,就喜欢让人“夸”,喜欢听奉承话;如果听了批评的话,则会产生报复心理。所以,千万不要忽视“夸”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