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鳄鱼 于 2012-7-14 08:19 编辑
儿子已经十岁了。看着他呱呱坠地,啼声洪亮;看着他呀呀学语,蹒跚练步;转眼间已是聪颖灵秀,温良可人的小男孩了。有时看着他雀跃的身姿、凝望他眼中的繁星点点以及睡梦中甜美的微笑,就觉得他是上天给我最大的恩赐,是包括我在内的任何人都无权糟蹋的礼物。回想十年来的点点滴滴,我为他做了些什么呢? 一、给他的心灵播下快乐的种子 我只想让他快乐,因为我赋予他生命的目的不是让他承载痛苦。我知道其实儿子的生活孤单而单调,没有鸡鸭牛羊,没有河边青草,没有赤脚飞奔,更没有互掷泥弹的小伙伴。所以我每年都让他回乡下过寒暑假,尽管晒得乌黑,偶尔身上还带点摔伤,但他依然兴奋不已,小脸通红。陪他去城里的游乐场、公园、动物园、登一次狼山,他同样流连忘返。他父亲陪他下军棋、斗兽棋或让他“骑马”,或陪他看《猫和老鼠》均让他乐此不疲……其实,童年的快乐与物质的丰富无关,我儿子就经常认为全家一起做一个开心的游戏远远超过吃一顿“肯德基”的滋味,过年穿的新衣服,玩的新玩具也绝对抵不上堆一个雪人打一场雪仗。我不能给他更多,但我可以经常告诉他要拥有童趣,快乐的享受童年。尤其是在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应试教育囚徒困境的今天,我更要告诉他,要快乐地学习,并且学习是快乐的。所以,到目前为止,他似乎一直学得很轻松,语文、数学、英语、画画等都非常不错。没有别的,我没有给他分数至上的压力,却给了快乐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我发现由于快乐,他的心态非常健康和阳光,热爱生活,喜爱身边所有的人,乐于表达,有时甚至“出口成章”或“妙语连珠”,让人兴奋不已,颇受感染。 二、为他的梦想插上兴趣的翅膀 一直以来,儿子小小的脑袋里总是充满好奇,对一切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兴趣,这不仅仅体现在他对玩具枪、炮、汽车以及“变形金刚”的反复揣摩和拆卸,还有许多:在来往幼儿园的路上,他就对路边的店面招牌和花花绿绿的广告字好奇不已,其父亦不厌其烦的教他认字,加以讲解,渐熟之后,他能在家里地板上独自一人找张旧报纸将认识的字标出来,或画一点他见过的楼房或景物。再之后,则拿白纸彩笔“天马行空”地随心所欲了。上二年级之前,他除了看一些动画片之外,竟然无人引导地喜欢看柯南道尔的侦探片以及《Discovery探索频道》、《动物星球》,所谓“天线宝宝”已觉得“幼稚”,转而趋向“蓝猫”了。三年级时已经将全家人型号不同的各种手机玩得画图、短信等功能无一不精了。我们使用电脑时,他一声不吭在边上看,几次下来竟然无师自通,开机关机游戏上网查资料有模有样,网上哪些小游戏机关重重,繁琐复杂,他亦能熟能生巧,过关斩将,——但绝不痴迷,作业不完成不玩,而且我催他结束时也不太留恋……其实,儿子的兴趣我们并没有刻意去培养,天性使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自己能觅得良师,我只需加以引导就足够了。每当看到他兴致盎然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就觉得,在兴趣面前,任何说教或强迫都是苍白的。“拔苗助长”的故事屡见不鲜,但我不想也从未伸出妄图拔苗的手。 三、让他的生命点燃善良的心灯 也许是我们全家人的性格使然吧,儿子从小到现在可算个乖孩子,从无骄横之态和“小霸王”习气,即使受人“欺负”或我们难得的训斥,也不过委屈地流泪,从不记恨,亦能很快平复。从未骂过人或与小朋友打过架(他到现在为止脑海中可能都没有骂人的词汇或肮脏的粗话);家里不管哪个人生了病,他都很心疼,跑前跑后地嘘寒问暖;在乡下他对那些憨态可掬的猪羊猫狗同样呵护备至,从不用“扔鞭炮”等手法去恶作剧,别的小伙伴玩时他竟然泪水涟涟;我带他逛街遇到乞丐时,他会仰起小脸轻声央求我给一块或两块钱——然后我会告诉他,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由于种种原因而吃不饱穿不暖,有些人甚至比乞丐还悲惨。尽管我们也不富裕,毕竟还是幸福的。所以,长大之后,多为穷人做点事吧。有时,也许受电视的影响,也许受老师的教育,他曾说过想捐点儿款什么的,让我非常开心。这是个内心冷漠、道德失范、金钱至上的社会,儿童心中存有一方净土,我无法也无力抵制社会和风气施与他的影响,但我可以和他共守善良仁爱、纯真无瑕的精神领地,千万不要去污染他,因为污染他就是污染了我们赖以存在的将来。 四、将他的成长赋予思考的力量 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也不是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诚然,权和钱只如镜花水月,过眼即成云烟,而“有心人天不负,三甲越甲可吞吴。”“我思故我在”,思考才使人成长和进步,思考才使人强大。当然,这些道理说深了,儿子未必能懂,但这种潜移默化地引导却收效极佳。他在学习上的习惯让我很欣慰,总能单独完成作业,即使遇到很难的,他实在“百思不得其解”后,“才会请教——这种情况很少,因为我从未额外地布置一些他这个年龄还没必要承受的难题。他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现象,总能先从电视或他的“藏书”——《十万个为什么》中去找答案,实在无从寻找,他才会说:“妈妈,我想问你个问题”。我根本无意将他培养成伟大的哲学家和优秀的思想者,我只希望他能体会我的用意:只有用心,才能思考。只有思考,才能发现。我只能给他思路和习惯,但我不能替代他的生活,生活中的一切只有通过他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才能得到答案。我要让他知道:不管世事沧桑,正直、勇敢、善良、进取永远是人类的财富,而贪婪、自私、退缩、残暴则是人类自掘又葬送自己的陷阱。有时他似懂非懂,但这毫无关系,因为我已在他心中播下了善的种子,谱就了爱的乐章。 我在陪伴儿子的同时,儿子也丰富了我充实了我,所以谈不上什么教育,更说不上什么经验。只是心中溢满“家有小儿初长成”的喜悦和自豪,爱是双向的、母爱是无可替代的,无论世事颠倒反复,哪怕经历千山万水——爱永远是最好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