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培荣 陈福安
(接上期)
来到淮南,造兵器支援大部队
1943年2月中旬,秦永祥扮成商人模样,经过十多天的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穿过重重封锁,徒步几百里,从盐东来到淮南。他先到盱眙大刘郢二师师部,找到了吴运铎。两位老战友见面,紧紧抱在一起。吴运铎看着秦永祥消瘦的身体、艰难的走步和憔悴的面容,听着秦永祥的诉说,禁不住哭出声来,泪流满面。吴运铎想了一下,果断地说:“我直接去请示罗司令,请求他把你从三师调过来,在这里我可以照顾你,你可以一边看病,一边还能帮助我一起搞搞军工,你看如何?”秦永祥也流着泪说:“我来就是听你的意见的。我听你的,你就是我的亲弟弟啊!”
此时的二师军工部撤销,将下辖的3个工厂划归淮南苏皖边区津浦路东军分区,改称路东军分区军工科,吴运铎任科长。吴运铎和他一起到二师师部,直接向罗炳辉师长汇报。罗师长一听秦永祥的经历,当即表态:“同意。关于调动的事,我亲自和黄克诚师长联系。”并对秦永祥说:“你在这里好好治病,安心调养,别着急,等病治好了再干工作。你和吴运铎是老战友,都是军工方面的人才,我们前方打仗就指望你们呢。”就这样,秦永祥便从三师来到二师。关于这段时间的情况,吴运铎在与秦永高和秦峰的通信中有所叙述:
你三叔(秦永祥)被分配到新四军三师(仍在苏北),我被分配到二师(淮南),从此,我们就分别了。你三叔投入了更艰苦的海上斗争,建立海上兵工厂,一面打仗,一面生产。海上斗争是极其艰苦的,吃的是豆饼和野菜,喝的是雨水,船上装上机器和化铁炉,船舱里装满了炸药,把船变成了一颗大炸弹,在碰到敌人兵舰时,万不得已就引起爆炸,要与敌舰同归于尽。由于艰苦的海上斗争,你三叔的建康更坏了。(吴运铎十一月三日《给高峰的信》)
生活愈来愈艰苦了,海水又苦又涩,不能喝也不能用,豆子吃完了吃地瓜,地瓜吃完了就吃豆饼(作肥料用的豆饼)。这一段的海上斗争,可真把他弄苦了。他的肺病又发了,经常吐血。上级只得介绍他去上海养病,可是他不想回家养病。又经过了千辛万苦,穿过了重重的敌人封锁线,到了淮南找我商量。我把他的意见转告上级,就把他留在淮南军工部,担任子弹厂的厂长一职,一面治病,一面工作。从此,他的身体也趋渐好起来了。更使人高兴的是,我们两人又在一起工作、战斗、学习了。(吴运铎五月五日《给秦永高的信》)
秦永祥来到二师军工部,干起了老本行,并任命为子弹厂厂长。罗师长亲自指示,请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尽一切努力把秦永祥的病治好。于是,秦永祥一边治病,一边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养,病情得到好转,身体也逐渐好了起来。从此,秦永祥和吴运铎两人又在一起工作、战斗、学习了。
秦永祥的到来,不仅是两个老战友的重逢,更重要的是淮南军工生产又添了一员干将。同志们说,吴运铎是二师军工的“一头猛虎”;吴运铎却说,秦永祥的到来使我“如虎添翼”。
新四军二师军工部是1941年8月军部军工部撤销后,由副部长吴师孟率吴运铎等200余名职工,从盐阜地区来到淮南2师驻地盱眙黄花塘后,于9月下旬在盱眙旧铺乡翟庄组建起来的,由吴师孟任部长,下辖子弹、**和修械三分分厂,吴运铎任子弹厂厂长。1942年2月,子弹厂迁至高邮县闵塔区平安乡(今江苏金湖县金沟镇)的仙墩庙。8月,军工部长吴师孟病重在翟庄不幸去世;吴运铎也在拆取**时发生爆炸被严重炸伤致残。但二师军工生产一直没有中断。1943年1月新四军军部从盐城迁至盱眙黄花塘,二师师部便撤离黄花塘迁至盱眙大刘郢。2月份开始精简整编,军工部撤销,将3个工厂划归淮南苏皖边区津浦路东军分区,成立军分区军工科,由吴运铎任科长。秦永祥的到来,令吴运铎喜出望外,便提议子弹厂厂长改由秦永祥担任。秦永祥不失所望,在这一时期除修理**、复装枪弹,还生产地雷、手**等,尤其是他还和吴运铎等人一起,成功研制了枪榴筒和枪**。
据吴运铎在《把一切献给党》书中记述:当时他发现了一篇介绍“枪**”的文章,于是向师部提出试制,得到师长罗炳辉支持。吴运铎通过研究,提出制成枪榴筒装套在步枪口部,再用类似**的大子弹装在筒里,利用无弹头步枪子弹推击发射的方案。草图画好后,立即找秦永祥一块商量。秦永祥是钳工能手,对于机械零件制造相当精通。秦永祥拿起草图仔细端详,一番思考后,提议把枪榴筒底座柄和底座分开,分成两个零件,这样加工起来方便,又能节省材料,可以分散大量生产,在实际使用时也非常方便安装。吴运铎听了,一拍大腿说:“我怎么没想到呢!老秦,你这个建议太有价值了!”于是,根据秦永祥的建议,吴运铎再次修改了图纸,秦永祥亲自带领参加试制的工人,积极配合吴运铎,克服设计、材料上的困难,亲自上车床加工部件,很快造出了样品。当年5月,他们进行了枪**和枪榴筒发射试验,开始射程只有220米,经过一番改进后,射程达到了450米。罗炳辉、谭震林等师首长观看了实弹射击后,罗师长拉着他俩的手,连声说:“好!太好了!有了这家伙,可让日寇喝一壶了!”当即表扬了吴运铎、秦永祥等参加试制的职工,并要求尽快扩大生产,装备部队。后来,秦永祥和吴运铎再次改进,使射程提高到700多米。

(秦永祥配合吴运铎一起研制枪**)
这年6月,六师十六旅军工部撤销,由王新民、程远等人带领十六旅军工部部分生产技术骨干,北渡长江充实到二师军工部,使得二师军工技术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当年8月,日伪军1000余人向淮南六合根据地“扫荡”。二师五旅打响了桂子山战斗,首次在战场使用枪**。虽然当时战士们还不熟练这个新家伙,把枪**打远了,飞过伪军的头顶,却正好落到跟在后边的日寇队伍中,一下子就打死了十几个日寇。日寇不知道新四军从哪里弄来的什么新式武器,威力这么大,吓得丢盔卸甲、仓皇逃窜。此战毙伤敌300多人,显示出了枪**的威力。为此,二师五旅成钧旅长表扬了秦永祥和吴运铎,还将缴获的一支**奖励给了吴运铎。

(新四军二师军工部一分厂生产的平射炮和迫击炮)
8月份,二师军工部重新建立,王新民任军工部长,吴运铎任工务科长,子弹厂改称二师军工部一分厂,专门生产枪**和枪榴筒;子弹生产交由三分厂负责。在吴运铎、秦永祥等带动下,各分厂掀起了劳动竞赛高潮,军工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1944年1~6月,就生产出枪榴筒197具,枪**44499发,枪**半成品64191个。9月份枪**单月产量竟达到7500发,枪榴筒月产量达到30具。同时还研制出空炸**(主要对付沙地、沼泽地目标)和**,枪**改进为射程长短两种规格,更有利于在战场发挥。
1944年,根据师部指示,秦永祥又配合吴运铎研制成功37mm平射炮。在11月占鸡岗攻击战中,大显身手。当时,我军包围了占鸡岗的伪军,顽军团长蒙佩琼龟缩在碉堡里狂妄叫嚣:“你们新四军没炮打什么仗!我就在这里,看你有啥办法?”当我军36门平射炮同时对准,一齐怒吼,炮弹疾风暴雨般钻进碉堡,高大坚固的碉堡顷刻土崩瓦解。此战歼敌700余人,还俘虏了顽军少将团长蒙佩琼,其余的顽军只得举枪投降。平射炮的威力也让日伪军胆颤心惊。
何惧生死,用生命竖起巍峨碑
1945年1月,日军又在淮河至运河的两岸地区发动“扫荡”,为免遭敌人的破坏,工厂陆续向师部盱眙大刘郢一带靠拢,一分厂从仙墩庙迁到盱眙、来安两县交界的上何郢(今属安徽来安县),车间就设在上何郢一家大地主的瓦房里。为了提高平射炮的威力,决定对平射炮加以改进,对炮管的口径再作优化调整,将炮弹弹壳由铸铁改为钢制,军工部便将试制平射炮弹钢制弹壳任务下达给了一分厂,炮管口径调整由吴运铎负责,改进炮弹由秦永祥负责。
炮弹引信的研制是非常精细的工作。为了更好地进行引信设计,秦永祥决定把缴获日军的炮弹引信拿来,进行拆解分析,这是非常危险的事,吴运铎就因在拆解引信时发生爆炸而严重受伤。秦永祥再三叮嘱技术人员,一定要小心再小心。5月份,从前线转送来一批从日军部队缴获的日式山炮弹,正好可以用来拆卸研究。秦永祥知道,这种山炮炮弹的引信过去很少拆卸过,其内部结构复杂,弄不好就可能发生危险,他对同志们说:“我是共产党员,危险的事情让我来,你们都出去。”这是秦永祥的老习惯,每逢遇到困难的事、艰苦的事、危险的事,他总是揽过去,自己做。他常说:“吴运铎副部长为了军工生产,命都不要了,受了重伤也不休息,眼睛伤了还坚持工作,在病床上还在画图纸、搞设计,他把一切都献给了党。我也是共产党员,危险的事情当然是我来做!”
秦永祥坐到工作台前,把同志们支开,开始认真观察炮弹的引信,准备拆卸。可同志们怎么也不放心,哪肯离开呢?当秦永祥小心奕奕地把引信拆下,轻轻地放到工作台上时。可是,谁也没有料到,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原来这种引信带有两次碰击、延时爆炸装置,虽然拆下时没有问题,但是放下后却可能自然击发,造成爆炸。只听一声巨响,引信连同炮弹爆炸了,身边的两位战友当即倒在血泊之中,一块弹片无情地划过秦永祥的脖子,割破了他的喉咙。战友们赶紧用担架抬上他,快步向战地医院跑去。吴运铎在《把一切献给党》书中回忆了当时的情况:
我负责加大炮的口径,秦永祥负责改进炮弹,将弹壳改用钢制造,信管也要改为自动化的。当时,全部力量都集中在争取最后胜利这个目标上。一天,老秦坐在工作台前,把一个日本信管拆开研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拆卸时引起了剧烈的爆炸,一块无情的爆片,割断了他的咽喉。(《吴运铎画传——把一切献给党》第十章)
战友们抬着秦永祥飞快地向战地医院跑去。当时战地医院设在范墩桥西边的芦店,离上何郢有十多里地,都是曲折高低的山路,战友们哪管这些,一路奔跑,只想快一点到达医院。终于跑到医院的门前,战友们大声地呼喊医生:“医生,快,快!秦厂长受伤了,你们快来救救他吧!”医生们闻讯,立即冲过来迎接。当战友们把他抬进手术室,送上手术台,医生赶快进行检查:可是瞳孔已经放大、呼吸早已停止、心脏也早就停止了跳动,没有生命的迹象了!战友们放声痛哭起来,他们不相信秦厂长就这样走掉,他们不能没有秦厂长啊!关于秦永祥的牺牲经过,吴运铎和当时一分厂的装药员徐丽森(从原六师军工部调来)都有回忆:
永祥同志的牺牲地点是在安徽省盱眙县半塔集附近的一个地主家,名叫上何郢。当时的工厂就在这里,他任厂长。但他的坟墓不在当地,大概在离工厂还有十多里地。因为永祥负伤后,当急忙送野战医院抢救,不幸还没到医院就牺牲了。因此也就埋葬在医院的附近了。(吴运铎六月十二日《给秦永高的信》)
让我终生难忘的是,在1945年5月连续两次发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5人牺牲、1人重伤的悲剧。当时前线缴获一批日制山炮弹,在拆卸一发炮弹的引信头时,导致炸弹爆炸,两人当场牺牲,一人重伤。(《专访新四军老战士徐丽森大姐》)
秦永祥走了。战友们含着眼泪,从老乡那里买来一口大棺材,将他埋葬在战地医院西边不远的小朱郢(今属天泉湖镇范桥村)村外。在这里,还埋葬着其他几位因伤重不治而牺牲的战士。这些勇敢地战士、无畏的英雄、革命的烈士,永远地长眠在盱眙的大地上。多少年来,当地的百姓一直把这几座坟墓当作“无名烈士墓”,精心看护,每到清明,人们都会自发地为他们的坟墓添把土,在他们的坟前烧张纸、献朵花,寄托我们的哀思!

(2020年清明节天泉湖镇党委为秦永祥烈士墓敬献花篮)
2019年初,我们收到秦永祥的二哥秦永高女儿秦峰的来电,并转来50年前(1973年)吴运铎的亲笔信,才知道秦永祥牺牲后,因为信息的不通,没有确定为烈士。后来,在吴运铎同志的证明和干预下,直到1974年11月7日南通地委批复(南通地革发[1974]111号批复)、11月10日启东县革命委员会才发文(启革[1974]174号)正式“追认秦永祥同志为革命烈士”,并决定将秦永祥烈士的名字镌刻于“启东县烈士堂”,以志纪念。

(吴运铎给秦永高的亲笔信与启东县革委会追认秦永祥为革命烈士的文件)
我们又多方询查、走访群众、查阅资料,确定了秦永祥烈士的坟墓所在地。今年清明,我们专程前往秦永祥烈士墓拜谒、敬献花篮,还着手重新刻勒墓碑、修整陵墓,以慰烈士英灵,缅怀先烈、传承精神、启迪后人!
【参考资料】
1、吴运铎著,《把一切献给党》,中国工人出版社,2006年06月
2、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02研究所编著,《吴运铎画传》,中国工人出版社,2018年11月
3、陆平,《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回忆与吴运铎共同战斗生活的日子》
4、本刊记者,《军工战线上的女装药员——访新四军老战士徐丽森大姐》,《福建党史月刊》2007年第S1期
5、吴运铎,《给秦永高的信》,1973~1975年
6、更云、浑忠民,《新四军军事工业》,《轻兵器》杂志,2011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