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收起左侧

介之推与寒食节文化(历史文化)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5-11 10: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寒食节????我们这边好像没有啊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7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9-5-11 10: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听说过啊···文章写的我也很难理解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11 10: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啊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5-11 11: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介之推好象听说过,他可真是割肉的呀 [s:2]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分享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10: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介之推与寒食节文化(历史文化)
公元前655年,晋国发生内乱,长公子申被晋献公宠妃骊姬陷害而死,二公子重耳被迫逃亡。一路上重耳历经磨难,随行着屡有背弃而逃,更有甚者席卷重耳财物而逃,致使重耳被蔡国拒绝接纳后,在荒郊野外因饥饿昏到路上,在随行者都束手无策之际,身为大夫的介之推却手捧一碗肉汤献至重耳嘴边,因而救活了后来“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重耳苏醒后,发现喝下的肉汤,居然是介之推从自己大腿上割下来的肉所熬成的,因而异常感激地问:“如有返国称王的一天,您要什么封赏?”介之推说:“我不要任何封赏,只求您能做一位清明国君。”重耳大为感慨。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返回晋国称王。在黄河边上,从臣狐偃、赵衰因重耳要将旧物遗弃,而担心回国之后,不能得到重用,而以“引咎归隐”的名义迫使重耳许诺归国之后必当重用二人,介之推对此深以为恶。重耳归国即位后,大赏群臣,所有人都跑来向重耳邀功请赏,就连曾经在逃亡时候背弃他的人也获得了赏赐。正在这个时候,周天子遇难逃亡朝外,向晋国求救,于是晋文公停止封赏。介之推见朝中大臣献媚邀功,不愿与他们为伍,便偕母隐居当时的定阳绵上山。临行前介子就朝中大臣献媚邀功的恶行对母亲说:“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嗣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误乎?窃人之财,尤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于处矣!”

介之推归隐后,晋文公忽然想起满朝大臣封赏,唯独没有见介之推来请赏,这才发现介之推早已离去。派人打探知道在绵山归隐,亲临绵山求访,介之推母子不出。晋文公便三面放火烧山,希望逼迫介之推出来,却有奸人暗地里四面放火,致使介之推母子葬身火海。为此晋文公懊悔不已,于是封绵山为“介山”、封定阳为“介休”、封当日为“寒食节”,并说:“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次年,晋文公上绵山为介之推祭扫,发现介之推墓旁被烧死的柳树居然复活,非常高兴,便折下几枝盘戴在头上,又想起介之推曾经希望他称王之后能做一位清明国君的希望,遂将柳树赐名“清明柳”、当日赐名“清明节”。

因此,寒食节为我国古代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我国仅有的两个纪念性节日之一(另外一个是端午节)。寒食节又称禁火节、冷节,原发地是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多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寒食节是为纪念介之推忠君爱国、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负和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而设的节日。晋文公求贤烧山,设寒食节纪念介之推的史实,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后来《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晋书·石勒传》、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北魏《齐民要术·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大量古代文献对此也都有记载,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大量文学作品对此也有记述。

从春秋至南北朝,寒食节的节期为隆冬季节,受周举、魏武帝、石勒、后魏孝文帝禁寒食节,民间禁而不止现象的影响,寒食节发展到隋唐时代,与清明相融合,并且出现了节日活动内容逐渐增多的现象,除继续传承纪念介之推的禁火、寒食、插柳等活动外,还增加了拜扫、祭祖、蹴鞠(足球)、踏青、秋千、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赋诗、赏花等十余种活动。并在唐中晚期成为全国法定假日,寒食节拜扫、祭祖编入《开元礼》。《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确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在辽代、金代、元代、清代兄弟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少数民族执政者对寒食节同样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因此寒食节在这几个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完整的传承了其自身的文化,更成为促进民族文化大融合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寒食节成为我国形成历史最早、流传地域最广、活动内容最多、文化内涵最深的传统节日,并成为反映我国古代社会文明的脉络之一,不仅对我国古代历史变迁、社会意识形态进行了充分反映,同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对我国文学、艺术、传统文化等多方面也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