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3616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2-6-8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签到天数: 41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发表于 2013-5-27 16: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经济报:来安桃文化乡村游——醉了游人 乐了桃农 火了旅游
http://jsjjb.xhby.net/html/2013-03/30/content_744208.htm
来安桃文化乡村游——
醉了游人 乐了桃农 火了旅游
农产品展销
人面桃花相映红 经济报记者 耿文博 摄
对花献曲
万亩桃花竞相绽放
桃花丛中深情对唱
“夕阳红”似桃花
“桃花仙子”曲醉游人
桃花仙子笑春风 经济报记者 耿文博 摄
文体表演
桃文化旅游节开幕式
桃园一角
万花竞春
花丛童趣
本期关注
春风荡漾拂芳草,桃花嫣然笑迎宾。3月23日,记者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采访中国·滁州桃文化旅游节(赏花篇)启动仪式。行程中,记者不仅被当地万亩桃园震撼,更为来安奏响的绿色经济交响曲陶醉不已。桃文化展演醉了游客、农产品展销美了乡民、瓜果合作乐了桃农、万亩桃花映红了乡村……
桃花深处文化溢香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张山乡这个远近闻名的桃花乡里连片桃林上万亩,一眼望去,满树夭夭风摇嫣然,朵朵桃花明媚动人,颇有几分人间仙境的感觉。当日活动现场,来安县精心组织了桃文化民俗表演,喧天的锣鼓声和沸腾的欢呼声交织成趣,顿时让这片“仙境”坠入凡尘。
“今天来得真值!这里不光桃花美、风景好,演出更是精彩。下次我一定带家人一起再过来。”来自南京的摄影爱好者陈先生的相机就一直没停下来。80人一起打太极拳,古筝、二胡、笛子等民族器乐演奏……一个个节目精彩绝伦,让游人直呼过瘾。
整个民俗演出中最让人叫绝的当属花灯表演,张山桃花灯、半塔女子龙灯、施官马灯……一盏盏极具地域风情的花灯表演轮番登场,让人目不暇接。“这些花灯都是我们当地特有的民俗,我们老百姓最爱看了。”当地的桃农王大哥表示,“在自己的节日里,演我们自己的节目,乡土味十足。”
“桃花开放满园春。万紫千红别有情。桃花仙子下凡尘,映日桃花别样红……”这首《桃花仙子》是张山乡桃花民乐团的毛露、何云云等10多名大学生村官文化志愿者自创自导自演的桃花灯歌舞,她们用悠扬的唱词唱出了桃农的幸福喜悦,用蹁跹的舞姿舞出了盛世的绚丽繁华。
“将赏花活动与民俗演出相结合,用演出传播来安县的历史文化,以文化传播带动旅游发展。为本次活动增加亮点,提升品位,打造出桃文化品牌,更是有利于扩大来安县乡村旅游影响力。”来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昌林一句话道出了桃文化旅游展演活动的内涵。
生态乡村游人正旺
张山乡,仰山村,万亩桃花漫山遍野,一片粉红妖娆,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游客们徜徉在花海里,或驻足赏花、或拍照留影、或追逐嬉戏,呈现出一幅“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丽画卷。
桃林中,有“桃花仙子”穿行其间,伴着古筝、二胡、笛子等器乐声翩翩起舞,让游人沉醉。外地游客更是惊喜:没想到南京附近还有这么美丽的地方,青山、流水、桃花点缀在乡村间,真是个世外桃源!来自南京的李先生一边欣赏表演一边兴奋地说,“我们就想找个这样的一个地方休闲度假,愉悦身心!”仰山村陈大妈看得、听得入神,“以前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画面,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庄稼人都喜欢着呢!”
“我们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围绕绿色生态发展主题,大力推进乡村旅游,通过政府搭台引导,培育壮大乡村旅游产业。”据来安县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说,桃文化乡村游除了桃园美景,还组织了民俗花灯表演、农副产品展销、十大旅游产品展销、摄影采风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桃文化旅游节也促进了当地餐饮业的发展。参加完桃文化旅游节开幕式,记者一行来到附近的一家农家乐,却发现座位早已被占满。“中午已预订了十来桌,爆满。”店老板席大爷告诉记者,自从去年来安办了桃花文化节,小店生意越来越好,尤其是桃花开、桃子熟的时候,生意增加了五成,“不种桃子,没想到也因为桃子发了财”。席大爷笑得合不拢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来安县本着文化内涵更深、群众参与更高、对外影响更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要求,充分利用区域内万亩桃园等生态条件,通过建立乡村旅游活动平台,促进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活跃“桃花经济”,着力把来安建设成滁州旅游的核心品牌区和皖东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旅游明珠”。
绿色产业领赴小康
艳艳桃花树下,一溜排农产品展销柜前挤满了人,“桃花”蔬菜、“罗庄”葡萄酒、“林桥”苗木、“半塔”麻油……包括张山乡在内的来安县各地特色农产品齐上阵,竞相展示乡村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生态健康之美。家住仰山山头的王大妈乐呵着呢,她一早拎来的4篮子草鸡蛋已被“洗劫一空”, “咱在家门口,鸡蛋也畅销啊!”她挎着空篮子笑眯眯地告诉记者,自从去年县里开办了桃花乡村游,家里的富余“土产”销路不用愁,平时都有游客来买,不像以前要跑老远,到集市上去卖,“我们现在是住在深山也有人寻啊!”说着她高兴地领着小孙子去看表演了。
现场,各种“土特产”销售商们忙得也是不亦乐乎,桃花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新鲜蔬菜受到青睐,前来购买的人络绎不绝。合作社理事长马西国是个精明的农把式,“趁着人气,我们这蔬菜也火一把!”据了解,在近两年乡村旅游活动的带动和影响下,合作社已发展蔬菜种植面积近5000亩,创建2家国家级蔬菜标准园。目前核心区的桃花蔬菜已销往南京、扬州、合肥等大中城市,桃花蔬菜进驻大型超市专柜,成为城乡“菜篮子”不可或缺的绿色食品。
如今,蔬菜种植已成为来安许多农村发家致富的好路子。
“我们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在种前的品种选购、物资配送,种中的病虫害防治,种后的销售等各个环节全力做好一条龙服务。菜农别提多欢迎呢!”桃花村村委领导介绍说,“合作社和山东寿光蔬菜协会建立了友好关系,开通了网站,直接和寿光蔬菜协会网上联系新品种、新技术等;合作社把菜农从个体集聚为整体,极大地调动了菜农的积极性。现在,农民卖蔬菜,足不出村啊!”
来安县汊河镇与南京近一河之隔,该镇小李庄看准了南京市长江以北大力发展工业、蔬菜生产萎缩这一发展机遇,近年来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村里统一平整土地、统一铺设灌溉水源、统一建设钢筋骨架塑料大棚,并且提供流动资金支持,解决了农民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该村还发展养猪业,解决了蔬菜的用肥问题,实现了绿色循环发展的良好效果。
经济报记者 耿文博 陈 阁 通讯员 韩先秀 杨 颖 朱守晶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来安县信息中心提供
====
为啥人家都能看到的事情,楼主就看不到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