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0379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1-8-14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签到天数: 20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发表于 2013-10-8 12: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安农村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迫在眉睫! (转自来安政府网)
这几年,来安论坛关于教育的帖子很多、很火,俨然成了“教育论坛”,这也充分证明了教育是社会和家庭的最大希望。近期,来城中小学和完中的布局调整工作正处在紧锣密鼓的调研阶段,本人认为,在完成这件来安教育史上的大事情后,为了更好地提升来安教育水平,实现教育持续发展的无缝焊接,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工作也应该尽早提到日程上来。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加之进城务工经商买房农民增多,使农村生源呈锐减之势,教育投入重复浪费现象迭出,这时经受拷问的不只是学校,还有处境窘迫的教育部门、对学校逐渐丧失的信心的家长以及对未来或多或少的迷茫的乡村老师们。来安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已迫在眉睫:
1、村小:全县近几年有很多村小自然消亡,有的村小萎缩到只剩几个学生,当年那些民师转正的村小老师现在基本已处退休边缘,由于全县村小多,既小又分散,给合理配备师资和集中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带来很大难度。因此,教育投资重复浪费(当年政府大力投资建设的高标准村小教室现在很多已经闲置)、师资结构性短缺(青黄不接)等问题十分突出,在村小甚至一些中心小学,英语、音、体、美、品德社会、科学、实践、安全教育课都无法开展,一师多教现象很普遍,这致使农村小学生无法接受全面、正规、严格的义务教育,一些农村孩子失去了享有公平教育的机会,村小教育资源急需整合。
2、农村初中:我县很多初中由几年前的四、五百人现在急剧萎缩到不足200人,形成了微型学校、微型班级,来安是个小县城,而初中多达31个(1为私立),这就导致了初中数量多、规模小、布点散、教师多、竞争意识薄弱、效益低,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每年的中考分数线的横向比较都是个敏感话题),造成资源配置和生源负载的不均衡,形成并加重了基础教育区域的不均衡性,导致了一方面教育投资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教育资源闲置浪费普遍。
3、县里早已经意识到农村生源萎缩的现象,也做了很多实际工作,如成立了很多“九年一贯制学校”,但将两个不同层次的学校捏合在一起,势必会出现一些新问题:(1)将中心小学并到原初中后,学校空间变小,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这就造成新组建的学校要加大投资,而原中心小学的基础设施又形成极大浪费。(2)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作息时间不一样,放在一个校园难统一,必须牺牲一方。(3)工作量难统一。还有诸多问题不再一一赘述,主管部门可以调研。
一句话,来安的乡村教育不得不面临“重新洗牌”的严峻现实!
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在我县周边地区,以及省内外,已经有很多案列,我们可以通过调研,很轻松得到趋利避害的宝贵经验。这里,本人也斗胆总结建议一下,偏颇之处欢迎拍砖!
1、农村小学相对就近集中,农村初中实行规模办学。原则上一个乡镇保留一所初中,而小学可以在撤区并乡前的原老乡镇各保留一所中心小学。坚持撤小校留大校、撤弱校留强校、撤差校留好校,充分利用现有校舍和办学设施,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办学效益。
打破村域、镇域、街道界限,扩大学校办学规模,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后,教师教学氛围肯定会有所改变,积极性得以提高,学校内部的横向竞争意识明显会增强。教育的投入会更集中、更有效,教育的管理更直接、更便捷。
2、撤并后,学生和家长们最关心的学生寄宿问题和交通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所以,寄宿制学校建设是学校布局调整的“牛鼻子”。它可以解决学生居住分散、上学远和无人管的问题。
(1)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这部分儿童的家长基本上是外出打工的,而家里的老人年纪又大,在思想、生活上照顾孩子肯定力不从心。让并校后的孩子在校寄宿的话,有生活老师照顾起居,将会在成长教育、生活上方便很多,也解除了每天奔波在家校之间的辛劳,同时让家长消除了后顾之忧。而在寄宿资金投入方面,国家财政早已经实行了可观的寄宿生补助政策,同时也可以通过减免、接受社会力量捐助、等措施,建立起我县完善的农村学校寄宿制学生生活保障制度。
(2)对于学生和家长担心的交通问题,也可以有了一个较为妥善的解决办法:可通过交通局等部门协调,购买校车和充分组织乡村客运力量解决交通问题。目前我县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道路,乡村客运运力比较充足,辅之以校车,只要协调好时间,建设好校区停车场等,这一问题基本可以解决。
(3)、建议来安的农村教育部局调整要面统筹、分步实施进行,对于条件具备、困难不大的学校,可先行撤并;对于条件不成熟的、困难较大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妥善做好工作,做到成熟一所,撤并一所。坚持推进实施与解决后续问题一并考虑,妥善处理好撤销学校的债务化解、校产处置、教师分流等问题。同时,今后的教育投资、师资配备等,要逐步集中到布局调整中将要保留的学校,避免调整后造成新的浪费。
总之,来安教育要实现新的跨越,必须树立大胆的改革实践精神,畏畏缩缩、和尚撞钟的工作心态只能将教育问题越拖越多。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战略,调整农村办学思路,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集中投入,实现教育公平,是摆在来安领导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附:
2013年秋季各中学七年级招生计划
! 校 名 学生数 班级数 备注
来安三中 350 7
来安四中 663 13
水口中学 255 5
相官职中 94 2
广大初中 48 1
三城初中 103 2
十二里半初中 72 2
武集初中 136 3
汊河初中 164 3
文山初中 46 1
大英中学 156 3
雷官初中 115 2
烟陈初中 96 2
独山初中 103 2
磁山中心校 80 2
施官职中 149 3
龙山初中 119 2
西武初中 42 1
半塔中学 155 3
邵集初中 80 2
兴隆初中 97 2
大余郢初中 120 3
杨郢初中 136 3
长山中心校 64 2
半塔职中 155 3
张山初中 102 2
舜山初中 136 3
复兴初中 106 2
双塘初中 75 2
新安初中 162 3
阳光国际学校 450 10
合 计 4629 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