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孝道的话题再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体现了做晚辈的品质,应贯穿于生活中的每个时刻。换句话说,敬老爱老,不应该是种形式,也不应该在九九重阳时才集中出现。近几年,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孝敬老人的事越来越多,关爱老人的生活成了社会的主流,老人们也享受到了晚年的幸福。但在这个群体中,还有一部分老人被遗忘,那就是留守在家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不仅仅出现在农村,子女外出打工挣钱,留下老人在家照顾孙子们,他们的生活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不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还担负着照看孙子的责任,更主要的是他们的思想空虚,时时思念远在他乡的子女,要说孝道,根本不存在,子女外出无人在家敬孝,孙子、孙女尚小还需要老人照顾,他们或她们几乎成了留守大后方的主力军。常回家看看,是他们或她们的最大奢望。关爱留守老人,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的工作。 对于留守老人,主要的问题存在于这几个方面,一是情感方面的,儿行千里母牵挂,子女远在他乡打工,让老人们牵肠挂肚,他们的工作累不累,收入高不高,时不时电视上播放的安全事故,更让老人们担心。吃的好不好,穿的暖不暖,都是老人们牵挂的事。其实最让老人孤独的是子女将孩子带进城上学,留下两个老人守家,想念自己的孙辈让老人们心里更疼。因而,作为子女,应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聊聊在外的情况,让老人们在家放心,我以为在不能常回家的情况下,这是种最好的孝道。 二是生活上的劳作,吃、喝、拉、撒、住都得自己动手,还有些重体力活,无法完成的,还得请邻居帮忙,这也是让老人劳累的一件事。子女们丢下的田地,老人们要耕作,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年纪越大对田地的依赖越大,子女们再怎么寄钱回来,他们也舍不得丢下田地不管。而田地里的农活,有很多是重体力活,做又做不来,丢又觉得可惜,这是老年人的又一块心病。那么对于这一块,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让有能力的大户承包,可以解决一些问题,闲不住的老人可以进农场做一些手头活,舒展一下筋骨,忘却一下思念之愁。、 最让人放心不下的是老人们的身体状况,从苦日子过来的人,什么事都想着自己扛,不让子女们分忧,所以一些小病小灾的,从不告诉子女,怕远在他乡的子女分心着急。农村有句俗语,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病小灾的不看,等积痨成疾时已为时已晚,这一点恐怕子女也是无能为力,农村以村民组为单位,实行互帮互助制度,不但可以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也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农村的文明建设。 留守老人不但农村多,其实城里也有,现在的家庭以独生子女为多,孩子考取学校去其它城市就业的多,或在他地成家的也不少,这样并无形中产生了空巢老人,空巢老人是留守老人中的一部分。城里的空巢老人倒好办些,毕竟还有些经济实力,不愿拖累子女的可以去子女所在的城市租房子,离的近一点好照应点。而农村孩子进城就业的困难就多了,基本上结婚后让母亲进城帮带孩子,留下父亲一人独守空房子,这对老人的伤害更大。要知道,老伴老伴,老来有个伴,一旦撤散开来,不但完全打乱了生活节奏,有的还能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 我国目前已进入老年社会,一些问题也就集中地爆发出来,有的是家庭问题,还有的是社会问题。关爱老人,构建和谐社会,也是美丽中国重要的内容,是文明社会必须要做到的事。九九重阳,让我们重拾孝敬这个古老的话题,全心全力,让老人们享受幸福的晚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