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收起左侧

[其它] ]韩复榘主政山东时的笑话轶事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11-5 11: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韩复榘主政山东时的笑话轶事
{:soso_e113:}
韩复榘,字向方,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月初五日生于河北省霸县(今霸州市)城东中亭河畔东台山村,读过几年私塾,青年时跟随冯玉祥部当兵,1928年12月被冯委为河南省主席,1929年倒冯投蒋,1930年9月5日被蒋介石委任为山东省政府主席。
韩复榘的父亲是前清秀才。韩幼时入私塾随父读书达七年之久,能诗善文,尤以书法见长。韩复榘十几岁就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曾到县衙任 “帖写”,投军后受到冯玉祥的赏识当了司书。
韩复榘在抗战初期是积极抗日的,与日大小战斗达十余次。1937年11月中旬,韩复榘反攻德州。兵到济阳即与敌遭遇,**旅仓促应战,抵挡不住退了下来。韩复榘率领贾本甲团不过百人,在一个村庄里被日军包围,险些被俘。团长贾本甲腿断致残,卫队长牛耕林当场阵亡,其他卫士伤亡殆尽,韩复榘奋力突围穿越济阳县城甩脱敌人,逃回济南。
  然而,韩复榘的抗战行动并没有得到蒋介石的赏识和支持,而是在关键时刻发来命令,调走了韩部的重炮旅和两个师,这件事,使得韩复榘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他认为这是蒋介石在借刀杀人,他曾和当时的山东省教育厅长何某说过这样的话:我就这几万人的家底,和日本人硬拼,一旦拼光了,说不上老蒋又会和日本人来个啥子协定,到时可没有我说话的权利了。于是,便采取了拥兵自保的消极政策,不战而退,致使山东很快沦于敌手,1938年1月24日被蒋介石在河南诱捕以“不抵抗日军”为由枪决。     

主政山东打压舆论传媒
韩复榘主政齐鲁不久即召集济南各报社、通讯社及外报驻济记者训话,宣布必须听从他的命令,如有违抗,严惩不贷。他下令组织新闻检查机关,规定报纸刊物原稿须送检查机关审查。他颁发了《重要都市新闻检查办法》等许多条令,规定各报社须到省府登记领证方可创刊,否则一概不准出版,有“妨害治安之言论”者均可取缔;编印有关政治问题的刊物,应将原稿送省府审定方可发行;未得省府允可不得随意集会、结社、游行和讲演等等。以上的种种措施令当时的新闻界对韩复榘颇为反感,加之韩复榘为人外粗内细,说话口无遮拦,一些小报记者和文人就此就编出了很多笑话、小品、相声来挪揄丑化他。  
                自诩“韩青天”喜欢坐堂审案
韩复榘很喜欢看公案小说,如《包公案》、《施公案》、《海公案》等,小说中所塑造的“青天”形象,无疑对他很有影响。韩复榘喜欢升堂断案,自诩为 “韩青天”。他治鲁八年,兴修水利,兴办教育,救济灾民等等,还是有些政绩的。但是,他自订法律,草菅人命,经常亲自坐堂审案,随心所欲地判决。有时他又模仿传奇小说中的青天老爷的形象微服私访,遇有诉讼,即升堂审断,对待人命如同儿戏,致使当事人怨声载道。对这个草菅人命的“韩青天”主席称为 “青天草包”。
  他审讯的范围从刑事案件、民事诉讼、民事纠纷等,无所不包。 韩复榘审案一般在周三、周六和周日上午,地点常设在省府大堂前(现在的济南珍珠泉院内,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驻地)。正中放四扇屏风,前面放两层台子。韩复榘总是站或坐在第二层台子上。审问时两名法官各抱案卷,分列韩复榘左右,韩的前面则是荷枪实弹的士兵,地上是绳索和军棍。一切准备就绪后,韩就从里面大摇大摆地走出来,法官喊一声 “立正”,韩复榘稍微点头,就算是升了堂。
  审问开始,所有犯人都被带到堂前(有时在大门外),由司法科长和军法处长分别唱簿子,手指堂下犯人,姓甚名谁,案情如何等。
  韩复榘有时追问几句,有时一句也不问,高兴时,常回头问站在一旁的记者::“我问得如何?”  
  记者只能回答:“主席英明!”  
韩复榘听完一个案情介绍,便举手加在额上,闭目沉思片刻,然后他的手由上而下一抹,最后手如果往左摆,执法队就明白,这是表示开释的意思,随后就给犯人松绑,并令其站在左边。如果他的手是急剧地往右一摆,执法队即明白,这是主席要将此人枪毙的意思,就会命令其站在右边。
  韩复榘审案喜欢速审速决,几十人乃至上百人的案件,他用不了多久就能审讯完毕。判决也非常简单,要么释放,要么杀掉,很少有进行再审的。韩复榘审犯人往往先面试,喜欢以貌取人,靠面相来定善恶。他如果看到当事人长得形体猥琐、相貌丑陋,用他的话说就是:“此人尖嘴猴腮,贼头鼠目,一看即非良民,可恶!先打五十军棍在说”。然后把当事人打完拖到一边,再审下一个,有时被打者恰恰是案件受害人,只因长相太差不合韩主席的眼法,纵然无罪也白挨了五十军棍。
省府一参议员在政府办公,其夫人在家遣一仆人送一封信给丈夫。仆人行至大礼堂,适逢韩在审理军法案件,每结一案,即令处决者站于右侧。这位仆人不知,亦站于右侧伫观。审案毕,士兵将右侧站立的人犯一起捆绑,这个仆人亦被绑。仆人知不妙,便大呼曰: “报告主席,我是送信的。”韩复榘连头也不抬,说道:“送信的就是狗腿子,更可恶,少废话。”于是这个送信的仆人被拉上汽车送到了刑场。
山东博平警察局长被人控告,韩复榘误将博兴警察局刘某拘至审问,未审前先打五十军棍。刘某忍痛呼曰: “卑职有何罪?请主席明示!”韩将控告状掷下说: “你自己看看吧!”刘某接状视之,说:“报告主席,我是博兴县的警察局长,并不是博平的。”韩这才恍然曰: “博平与博兴原来不是一县啊。”
   审讯完毕,韩复榘走下座位,用手指向左边的说“开释!”被开释者连连向韩复榘磕头,称韩复榘为“韩青天”。用手指向右边的人,则右边人即被枪决,被枪决的人则大呼冤枉,哭叫连天,随后被拖上卡车执行枪决。韩复榘就在这一片喧闹声中退了堂,然后得意洋洋地骑着自行车在大堂里绕上几圈,表示快意。
                       喜欢讲演,且“妙语连珠”
     山东大学校庆,请韩主席讲话。当时韩从外地坐火车赶到济南。到了会场便讲道:我韩某骑着铁驴(比喻坐火车)从山东来到济南,不远万里来到了万人会场,但是,万人大会人却不茂盛。(停顿一下又说)好的,下面点点名。来的人一、二报数,没来的人请举手,好的、好的都来了。刚才进校时,看到十多个学生光着大半身子争抢一个球,我很生气,堂堂大学生只穿个裤衩子像什么样子?怎么会搞得这么穷酸呢?多不雅观!成何体统?抢了球后又往那个没有底的破网兜里丢,丢一个漏一个,难道连个网兜也买不起吗?我给你们那么多钱都贪污了吗?明天可以派人到我公馆里再领一笔钱,多买一些球,一人发一个,省得再你争我抢的。
下面书归正传。我来到你们这些大学生、太学生面前,真是蓬荜生辉、感恩戴德,三生有幸,你们都是被文化了的人,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懂七、八国的英文,我是个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都不懂。你们是从笔筒里钻出来的,我是从炮筒里爬出来的,其实我没有资格和你们这些乌合之众讲话,与你们这些用墨水灌出来的人讲话简直是对牛弹琴,我很感冒。下面我要讲讲三民主义。
什么是三民主义?就是一民主义太少,二民主义不够,四民主义太多,所以三民主义正合适。可是最近委员长又提出了新生活运动,这个嘛……兄弟我举双手赞成,可就是一点搞不通,就是“行人靠右走”的规定着实不妥,实在是太糊涂了,你们想一想看,行人都靠右边走了,那左边的路不就闲着了,留给谁走呢?这不是浪费吗? 另外还有一件事,兄弟我很是气愤、想不通,现在外国人在北京都建有大使馆,就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了,说来说去还是中国太软弱了!
喜欢舞文弄墨、附庸风雅
韩复榘为人好调侃,喜欢出口成章,又好作打油诗。不论走到哪里,到处都留有他的“大作”。韩复榘到泰山看过去的老领导冯玉祥,身边由几个教育厅的文人骚客相陪,到了泰山,文人雅士诗兴大发,围绕着泰山不免要吟诗作画一番。韩也作诗凑热闹,只见他仰望泰山,俩眼眯成一线,一首打油诗便脱口而出:
远看泰山黑乎乎,
上头尖来下头粗。
有朝一日倒过来,
下头尖尖上头粗。
韩复榘游济南趵突泉作打油诗一首:
趵突泉、泉趵突,
三个泉眼一般粗。
咕嘟咕嘟三咕嘟,
你不咕嘟他咕嘟。
韩复榘游济南大明湖作打油诗:
大明湖、湖名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咕哒。
有一次韩复榘看见站岗的士兵在睡觉,大怒,打了一个耳光,骂到:玉不琢不成器。当兵的一听,说我一定记住主席的话。韩问:你懂啥意思不?当兵的连说:我懂我懂,遇不着不生气。您要是见不到我睡觉,就不生气了。
是非成败转头空,世间多少事尽付笑谈中。韩复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在山东大力发展教育,不任人唯亲,体谅灾民疾苦,为人既清廉,又刚愎自用;既胸怀大志,又目光短浅;他政绩明显,又在日军入侵时率领军队弃城而逃,成为历史罪人。社会上关于韩复榘的笑话很多,其中有的是影射编排,有的是张冠李戴,有的是捕风捉影,有些是确有其事。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