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党的十六大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发展中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人们的价值观逐渐发生了改变,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传统正逐渐淡薄。因此,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我们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更好地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使我们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强起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建设,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一方面要有长远的建设计划,另一方面要有实现目标的实际步骤。多年实践证明,各行各业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用的力气不小,而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大、空”,高就是调门高,上热下凉,多数基层难以做到﹔大就是内容面面俱到,造成人们精力分散,什么事都想抓,但很难抓好﹔空就是与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贴得不紧,同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离得较远,存在形式主义的东西。殊不知,很多事情都是从小事做起,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古人所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我们锲而不舍,从小事做起,从具体的事情抓起,就一定会收到成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推动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学校、教师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如何加强公众特别是推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通过采取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的方法,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生活的小事抓起,要从教育抓起,如把青少年素质培养、教师师德、医风医德、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通过舆论监督、道德谴责、法制普及,唤起全社会民众的重视,同时切不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标提的太高,要从一些细节抓起,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国民的素质,我们的民族才能强大,我们的国家才能强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