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来安籍的皇后、一品夫人及节烈女性 周 元 桂 由《来安县志》可知,古时来安籍的“半边天”中,有许多非同凡响的人物:1500前,曾出现过一位皇后;300多年前,曾出现过几位一品夫人;900年前,邑之南境曾豪门着穿金戴银的华贵女性;明清时期,则又频频出现过众多节烈女性。尤其是贞贞然之少女们(如水口集之蔡烈女、旗杆周之华烈女),视贞操胜过生命。凡此种种,使来安女性历史大显特色,亦使《来安县志》灿丽了半边。 南北朝时期,北魏与南朝的宋、梁隔(长)江对峙了近百年。此际,吾邑名为“顿丘县”(城址在今顿丘山处),隶属南朝。南朝宋之济阴太守李方叔之女(李氏),曾被南侵刘宋的北魏王子挟掠入魏。辗转数年后,李氏成为北魏文成帝的皇后。查史料知其大体史情是:李皇后出生时,家中红光四射,其父(李方叔)对妻曰:“此女将胜过儿子,日后必定大贵!”李女至豆蔻之龄时,姿质艳美,婀娜可人。公元450年,魏太武帝南征,其侄永昌王在攻破寿春(今寿县)后,继攻滁扬。经顿丘县(吾邑)时,于李(方叔)宅后院见到李女,惊艳而掳掠之。回魏不久,永昌王因企图造反而被杀。一个偶然机会李氏被文成帝看中,初见便于斋库中幸之(苟合),遂有娠。被封为“贵人”,不久生下皇子(弘)。文成帝死后,太子(弘)继皇位,封已葬于金陵(配飨太庙)的已故母亲为文成元皇后。俗语曰,为妻容易为妃难,为贵妃更难,为皇后更是难之又难。无疑,文成皇后是吾邑历史上之重彩一笔,理当一提。 随同文成皇后在北魏效力者,仅有李皇后之兄李诞的儿子李崇一人。崇多谋善断有将才,其事魏近50年(三朝元老),五拜都督将军,官至尚书令。《来安县志》有其简补传略。县志还在“人物志”中特置“考证”以说明。指出旧史误认为文成皇后故里“顿丘县”是北国之古顿丘郡,实际是南朝侨置于今来安境的顿丘郡(县)。“考证”最后说:“今详加考订,依《通志》补入(县志)”。 笔者曾发表过《清初来安籍平三藩之正一品官员——周球》一文,略述了周球的出身、家世以及受皇帝封赠情况。其中提到康熙曾封赠周球之上三代——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均为“一品”级的相应品阶(据《来安县志》)。即赠封球之曾祖、祖父、父亲均为一品官阶。又据《清会典》载:清朝品官之妻亦皆给予相对应的封赠,即所谓“命妇”。具体而言,夫为一品官员,妻则为“一品诰命夫人”(简称一品夫人)。但二品官员之妻的封赠只能称“夫人”,三品官之妻谓之“淑人”,四品官之妻谓之“恭人”......据此,周球的曾祖母(程氏)、祖母(李氏)、母亲(余氏)都被封赠为一品夫人(县志有记载),连同球妻一门四位一品夫人。这不仅是周球门庭之显赫,也为吾邑历史着上了几笔雍容华贵的色彩。 1972年,我县相官胡母圩,发现一座毁露的古墓,尚成形的楠木棺材内,藏有一枚金钏和一只金边玛瑙碗。墓乃南宋时期上规模的厚葬墓,墓主人为女性(专家由残骸鉴定而知)。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一致确定,金边玛瑙碗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是安徽省当时唯一的一件玉器类国家级文物。不久,玉碗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由古墓的陪葬品可知,死者生前当为大富大贵人家之女性。根据南宋时来安的经济状况,不太可能有如此大富人家。笔者猜想,当为南宋时的来安籍高官之未嫁女儿之墓(因未鉴定出有男性与之合葬),当然,也可能是高官之妻——“命妇”类的贵妇人。如此豪贵女性,同样为邑史上的“半边天”在县志的天平上加重了砝码。可惜的是,吾邑的县志于明中期始问世。明以前的记载既寥寥又句简。无法一究高贵女性身世之确情。 除上述身份显贵之女性外,来安历史上还有四类封建色彩极浓厚的女性群体——贞烈、贞节、节烈、节孝者层出不穷。具体而言,未嫁殉夫或遇变捐躯者,谓之贞烈;未嫁亡夫而守贞者,谓之贞节;已嫁殉夫或遇变捐躯者,谓之节烈;已嫁夫亡而守节者,谓之节孝。未嫁者称(烈)“女”,已嫁者称(节)“妇”。县志“列女传”之考证云:“查邑志所载节妇,除已旌(树贞节牌坊之类表彰)不计外,未旌者(县志有清册)二百五十人。”吾邑乃小县,明、清两朝(绝大部分在清朝),竟有如此之多的节烈女性,既可悲又可敬也!所悲者是因古之“贞节观”害了她们;受敬佩,又正是她们的贞节道德所赢得。时代局限性所造成的“悲”,无可厚非,倒是与今天之视贞操为可笑的“一夜情”相比,古之女性显得尤其可敬。 作者住址:安徽来安三中 电话13093321368 邮编:239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