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难教 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遇到曾经的男老师爱人,我都会称一声师母,这一称呼很让老师引以为傲,并且把这当作“以前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的区别。 “你们那时的学生多听话,多尊敬老师!”老师说。 从现在看来,那时的听话是老实和胆小,而非现代教育倡导的自律,但我不以为耻。那时的我身处穷乡僻壤,从小听着大字不识一个的父辈嘴里念叨着“天地君亲师”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认为对老师毕恭毕敬是天经地义的事。细细想来,那也是一种信仰,一种善,一种支撑我立身处世的本。虽然背地里,非议老师的也很多,最难忘的初中往事之一就是班内一年龄偏大的同学和老师单挑,其场面在我一次又一次的回忆和谈论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仿佛金庸笔下的武林盟主争霸赛。 “现在的学生无法无天,上课玩手机,课后作业不写,考试明目张胆作弊,对教师的教育和训斥不屑一顾或百般狡辩。”老师叹气加愤然。 老师所说的是事实,如果再加上早恋、玩世不恭、耍酷、叛逆、享乐主义、冷酷、性开放、吸毒等,现在的一些学生确实不像学生。学生应该是什么样?我说不准,但是文明礼貌、上课听讲、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应是最低要求。之所以说是一些,其实集所有这些问题之大成者并不多见。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要看主流。现代传媒的发达所带来的信息过剩严重影响了我们对社会的正确认知,越来越多的人被媒体绑架和失去判断力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引以为荣。对某些问题的夸大和漠视都会带来师生对立,学生难教在所难免。 从学习时间和作业量来说,现在的学生比我的那个时代勤奋,虽然被动居多。现代化给我们带来的和我们所付出的相比,是否值得,对人类的未来是福是祸,尽管我们还与后现代社会遥不可及,而对其质疑也是难能可贵的。首当其冲的是现代年轻人,尤其是学生,他们怀疑勤奋的代价与未来的收获能否划上等号。无论教师,还是父母及其他社会成员,武断地代替他们做判断和选择,自然遭到他们的排斥和抗拒。时代在变化,学生与时俱进,而很多教师老是抱怨“谁动了我的奶酪”,某些教师浑身上下散发出“遗老”和“弃妇”的味道,让本来已经脆弱的师生关系雪上加霜。当然,一名教师从年轻时从事教育,一直保持心态的年轻和活力,也是残酷的事。任何时代,学生都是难教的,人的复杂性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书育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支粉笔,一本书,三寸舌头搞定学生的时代过去了,那个时代的所谓搞定只是假象,学生低劣的学业就是最有力证明。有人会说那个时代产生过大师,但是除了个别大师以外,中高级人才的数量能和现在比吗?有得必有失,那时和现在的中国教育都不是最好,厚此薄彼只能是左手打右手。 如果学生好教,那么教师这一古老职业早就消亡,或人人皆可为教师。 与同事交流教育子女方面的问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家长过分倚重学校教育,轻视家庭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就是一切的观念,在他们的脑子里占据主导地位。 为什么要送孩子去补课?提高学习成绩是最主要目的,还可以避免家庭冲突,让父母获得自由,参与打麻将、跳舞、唱歌、喝酒等社会活动。即使将来孩子学业无成,父母们可以如是说: “学校补课,私人补课,我都给你上;要钱就给,要资料就买。我们已经尽到最大努力了。” 除了学习,品德教育、养成教育等对孩子终生产生深刻影响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都移花接木到了学校。某家长因为孩子在学校犯错误后,对老师如是说: “老师,你该打该骂,我绝对支持。不过我家孩子脾气不好,遗传他妈妈,你如果教育他,稍微注意一点。他自尊心比较强,在家有时也会和我犯犟。老师你怎么教育我家孩子,我都支持,我家孩子最听老师话。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就是给你们老师教育的,我们做父母的只能给孩子吃喝,教育问题全靠你们了。” 学校教育怎能承受如此之重! “只要花点钱,就能搞定教师和学校,给孩子的未来铺设出金光大道。”更有家长直言不讳。 八十年代的中国,如果老师扇学生两嘴巴,为抓贼翻看所有学生私人物品,不要说学生,连老师的思想里都没有“人格尊严权”、“隐私权”等概念。那时因为计划生育被拉牛、扒房、搬家具的事情司空见惯,谁想过人权、生育权、公民财产所有权、生命健康权呢?现在的学生敢于与教师“叫板”,是社会进步。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地球村,是历史趋势,如果现在的学生还和二十年前的学生一样,我们还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吗?养成教育、民族文化传统教育、能力培养的缺失等是当今教育的硬伤,抓好这些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归根结底,素质教育是回归人的教育,是以人为本,不是以考试为本。很多年前,中国教育的权威教材就毫不避讳地说,素质教育难以推进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素质太低,此话失之偏颇,父母素质低和家庭教育缺位也是重要原因。学生难教的背后,也反映出学校和教师的无能为力。 不管学生多么难教,高考多难,高考指挥棒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之剑时刻悬在教师的头上,绝大多数教师仍然是敬业的。当我们回忆起学校生活的时候,不管你现在贫贱富贵,总有很多晶亮的点点滴滴将伴你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