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幼儿园小朋友而言,父母最大的爱就是最长时间的陪伴。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确实能够做到一有时间就陪孩子一起玩。父母陪孩子玩就是父母陪伴孩子吗?
一个四岁左右的男孩来到创意手工活动区,自己挑选了一个小鱼的彩色贴片画的形状做了起来。刚刚贴了几片,小男孩就开始不耐烦了,想去玩旁边的科学小实验,但是在一旁看着他玩的妈妈却说:“不行!你必须做完,你自己选择的一定要做完。像你这样东张西望,怎么可能做得完呢?”小男孩被妈妈这么一说,只好闷下头继续做,而家长则在一旁看自己的手机,时不时的看孩子一下,督促一下。小男孩此时感觉是在煎熬,怎么可能有高涨的情绪体验呢? 孩子玩,家长在一旁陪着、看着,家长与孩子之间形成不了积极的互动,家长只是一个监督者,仅仅是陪着孩子玩,而不是陪伴孩子玩。 “伴”有伙伴之意,在游戏中作为伙伴一起积极参与,与孩子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有语言、有行为、有交流、有碰撞,才更能培养孩子的能力,增加亲和力。孩子希望父母陪自己玩,更希望家长伴着自己玩,引导自己玩。 孩子在玩的时候,家长要随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当这个小男孩开始表现出不想做这件事情时,家长应及时引导孩子坚持下来。对孩子而言,家长的鼓励和认可是很重要的。家长最好从原来的位置走过来,收起手机和孩子一起努力,可以说:“宝贝,你看你做的很漂亮呦,我们来看看小鱼还差几个贴片,你来数数看,还差几块,就由你来找几块你喜欢的颜色,我们一起完成,好不好?”家长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存在,孩子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与妈妈一起做完,并会兴奋地把作品带回家与爸爸分享。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父母要扮演陪伴者,而不仅仅是陪着。陪伴孩子成长,就要对孩子的行为举止给予积极反馈,而不只是一个看守者,看着孩子没有磕了碰了,没有哭,没有尿就算完事。父母是孩子的引导者,示范者。父母做事的方式,对待事情的态度,以及如何引导孩子叫人,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等都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有父母的陪伴,孩子才不会孤单;有父母的陪伴,孩子的内心才会强大;有父母的陪伴,孩子才会在爱的海洋里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