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收起左侧

[周元桂专栏] 一触《论语》正心境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10-23 09: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触《论语》正心境
周元桂
以《论语》为代表的古代文化经典,蕴含了先哲们的品性、智慧和至理名言,流光溢彩,蔚为大观。典籍中有我们修心阅世不可不窥的堂奥。如今正值国家发展提速之国民不适应期,人们置身于复杂而流变的尘境中,常常芜杂与单纯交织、迷惘与失落并存,变得浮躁而醉生,人心仿佛茫茫然无所皈依。寻找心灵的鸡汤,乃适时之需。我发现从《论语》中可以找到启迪人生的清醒剂。本人未学习过儒家典籍,乃“儒盲“一个”。如今“孔子学院”几乎遍及世界,国内传统文化和国学之复兴亦勃勃然。面对此而惭愧之余,开始对《论语》皮毛一触,且将星点之悟在此献丑一说。
孔子盛赞弟子颜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盛赞弟子颜回品质高尚,每天一竹笼饭,一碗冷水,住在贫困区简陋的小屋内,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心安理得,丝毫不改其勤奋好学的乐趣。他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颜回志守清苦,不受尘世多变的干扰,心静如止水,做到以苦为乐,令人肃然起敬。在人生旅途中,每个人的起点、装备、机会和际遇不同。所以我们无法与别人量化比较出优劣,唯有倾注热情追寻和感知属于自己最美的风景。不被盲目攀比迷了心智,不被权财之诱惑诱上歧途,也不要被无休止的竞争剥夺了应有的快乐。此乃人生之应有境界!
颜回以清苦磨炼自己,不怨不舍地刻苦求学之高尚品质,正是孔子最赏识之处。孟子对《论语》这一名言,高度赞赏,他把有这种精神品素的人,归结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认为能吃苦并经受过磨炼的人,才能担当大事,成就大业。然而如今人们大多无此品素——过上好日子,倒变得浮躁、轻狂、奢靡,怕吃苦,不爱学习。许多人以追名逐利为己任,在不可能尽如己愿时,便怨天尤人。以颓废的人生观寻求刺激,消极人生却自诩高明。这些人表面上似乎过得很潇洒,实际内心无半点宁静——空虚、迷惘、厌世。设若颜回活在今天,一定会被这些“高明”者视为书呆子、傻子、活得不值得。殊不知,颜回的“不值得”是一种高尚的风骨,高蹈的让后人仰视才见。让如今那些一味追名逐利以及拿庸俗当优雅、拿消沉当高明的人满面羞愧。
其实,以艰难困苦磨炼人才这一孔孟之道,一直是我党古为今用之人才培养观,成功之典型事例多不胜举。仅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例,其当年插队在陕北农村,经受了与农村、农民、农活苦劳与共,挺挺然之担当锻炼,为后来的逐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终于成为德才兼备的卓越领导人,直至天降大任于其厚肩。
孔子学说为举世所珍崇,表明我国古代经典的传统文化,已逐步成为全人类的精粹文化遗产。这既是国人的自豪,也有着传承和弘扬之担当,让中华文化横空出世,一呈特色灿芳。
住址:安徽来安县三中
电话:13093321368   
邮编:239200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0-23 11: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代缺少磨练,面对困难往往会躲避,小时候娇生惯养,父母大多数是溺爱,长大之后无法面对困境,或者懒惰,所以常看到我妈这代人不孝顺父母,也不教育孩子,夫妻之间问题严重,自私自利的生活着。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