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宝宝形成好习惯的老师。幼儿年龄越小,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越大,各种好习惯越易形成。应抓住习惯培养的最佳期,提出适宜幼儿的习惯培养方案,为以后的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两三岁时、应强化模仿、学习,以行为主,以理为辅;3岁以后,则行教并重、讲练结合,使幼儿对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简单道理有初步了解。 1.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 为孩子制定生活制度就是把孩子一天的各种活动和休息时间,如起床、吃饭、活动、睡眠等的时间和次序科学地安排,并将它固定下来,持之以恒。这样可以保证幼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有规律地转换,做到劳逸结合的重要条件,从而进一步保证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应逐步训练幼儿独立进食的能力,按时进餐的习惯,进餐前避免过度兴奋或疲劳,进餐的环境应安静、舒适,固定进餐的位置和餐具,进餐还应定量,孩子饭前短时间内不要吃杂食,以免影响正餐的食量。平衡膳食,荤素搭配,为养成孩子不挑食的习惯,父母要做好榜样。 3. 训练合理的睡眠习惯。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小儿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1-3岁小儿每日睡眠时间12-14小时,3-6岁幼儿园每天要保证10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晚上开窗睡眠,可以防止呼吸道感染。要培养孩于主动入睡的习惯,家长不要抱着、拍着或唱催眠曲使孩子入睡。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睡眠条件,室内要安静、温度要适宜,睡前要大小便。睡眠时,要注意孩子姿势正确,独立安静的睡眠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入睡始慢了,或者贪玩,或者要吃的,或者要听故事。这是因为孩子心理发育不稳定,入睡前无所适从。为了保证睡眠质量,要诱导他尽快入睡。家长可以把闹钟放在孩子旁边,告诉他指针指到哪一点之后我们就睡觉。虽然孩子不会看钟,但他知道钟的指针的运行方向,并且闹钟走动的轻微的声音也可以起到诱导作用。这个方法还可以让孩子逐渐学会看钟。孩子独自入睡前不要让他剧烈地玩耍。要和孩子平静地玩一会儿。也可以让孩子熟悉的玩具或小动物模型陪伴在身边。 4. 养成正确的大小便习惯。 要养成小儿夜间少尿或不尿的习惯,入睡前要少喝或不喝水,入睡前小便一次。做父母的要观察小儿排便时间,掌握其规律,每天在固定时问让孩子排便,逐渐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这样不仅有利于卫生,也有利于消化系统活动的规律性。 5 .逐步培养生活自理。 较好的生活自理技能会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孩子也会更加开朗、活泼。当孩子对学习生活自理技能显得有兴趣时,家长要把握时机,让他们学习做他们能做的事,例如进食、洗手、洗脸、刷牙甚至上厕所时脱、穿裤子等。起初做得不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肯做。不要总是代替或帮助孩子做这些事情。 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父母和家人共同的言传身教方有成效。在幼儿形成习惯的过程中,不仅要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不断督促、指导,使幼儿快而有效地达到目标,还要重视无声的身教影响——成人的言行是无声的榜样。如果只是强迫孩子该如何去做,而成人却反其道而行之,那效果一定不会令人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