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秋“横”心绪老 周元桂 夏季总是以“热”昭示个性的,今年夏天也曾暴戾恣睢了十多天,人们早就翘盼秋的到来。然而,当秋在一片掌声中降临之后,只是在远乡、旷野浓墨重彩、锣鼓喧天地上演。城里人却感到秋淡然无味,惟给人予秋感的只有凉意和秋风。沦落城里的秋风,因不得志而时生震怒情绪。小怒时扬灰尘、飞纸屑;大怒则摇枝拔叶,对着风景树逞威风。城里人就是据萧萧落叶才得知深秋已至。 一年四季,各有特色,但喜欢秋的人较多。这里所说的“秋”,当然是纯正的秋。如今能享受到纯正的秋景秋韵者,非农村人莫属,对城里人而言则是一种奢望。随着城镇的环污日益加剧,钢筋水泥建筑日渐庞然而联袂横空,不具备秋天形成纯正季候的必要条件,且越来越相悖,致使秋逐渐疏远城堡。去远乡村野一展秋色秋态之赏心悦目。时至农历十月,秋色更是浓得化不开:野地里红衰翠减、宇澈禾金、秋水宜人、草谷逸香、溪吟虫唱。更有冷露洗清秋,其旷肃美、苍劲美、成熟美、清心爽目得得难以胜收。而被迫留在城里的秋,却萎靡不振、支离破碎、若即若离。偶一亮相的秋,也因无“野性”而呈老气横秋的模样,姑且简称为“横秋”。这种秋的性格是浅淡、散漫、不活泼、不热情,易致人心性脆弱、多愁善感。免疫能力低下者,易生衰颓怅惋毛病,滋生抑郁情绪和浮躁心态。如此名不副实、弊多益少的城之秋,理当由环卫工将其与落叶和杂污一起,连同城里人的颓唐浮躁之心神以及被“横秋”绑架了的烦困,一并秽秽然而扫除。 “横”秋的表现形式,在于市宇景象冷肃“老气”,触目之灰苍雕零,如影随形地横梗于心。即人们的心绪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季候浴境不相协调。苍枯底色上的斑驳碎秋,与参差亮楚的市容格格不谐,不仅有伤大雅,且使人有抒怀雅兴之失落感,有远离大自然之锁闭窒息感。城里虽落叶零星,但足以毁污市容,也使人们的心境很不堪。设若这些秋之枯叶是落在森林里,哪怕是厚厚的一层,因其与域内的衰草、浅溪、苍肃的旷野以及疏薄的秋枝有着视觉上的协调,从而构成和谐的秋境,反而衬浓了林区的秋之景韵。当你走在松厚的落叶上,那柔柔沙沙的感觉不仅不生怨,反而觉得美美的别有情趣。此时,你会认为那不修边幅的景观是天造地设的秋野和谐美。然而,城市越现代化,城内的大自然属性越弱,不堪与劣质的“秋”枯涩相融。致使城与乡的自然天赋之美大相径庭,人的心情对容身之处境一味地抵触,情绪颓然不振。此乃如今的城镇居民总是感叹“城内无春、秋”之哭笑不得的缘由。不协调的街景,市容不美,不协调的心境,情调不美。试想东施效颦之所以果与愿违,就是因为她的颦态与姿容不相协调。而西施(生病)作捧心状(痛苦表情),不仅不减色,反而别具病态美。这是因为大美人西施的病容没有破坏其动人姿容的协调性,而是在别人的视觉中形成了感受性的协调美。苏东坡的“若将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就是表达西湖与周围环境之协调美的著名诗句。可见,由“不协调”所导致的不和谐,乃城里秋“横”之实质所在。即城秋之“横”,在于秋劣人心“老”也! 稍上年岁的老成规正者,很看重有品位的人生,他们大都以“秋”自况胸怀,不过此述怀之“秋”乃纯正的秋:天高气爽,霜空雁阵,果实累累——欣慰、满足、感恩之心声,在秋意中弥漫。该有的都有了,命中注定没有的不刻意强求。冥冥之中意识“定数”,安淡度日,秋心豁达而情纵。然而,城里秋劣的老气绵“横”之不幸,使得多情者被无情的“横秋”所恼老。 嗟夫!“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若问秋心何所求?但愿城秋纯正心不老! 作者住址:安徽来安县三中 电 话:13093321368 邮 编:239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