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上幼小衔接班吗? “幼小衔接”,通常指的是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学习的阶段适应。“幼升小”包含了幼儿在进入小学学习之前需要预备的学习能力。 一、可以科学地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注意力也称为专注力,是重要的一种学习品质,它是各种智能活动的基础,如思维、记忆、运动等都是以注意力为前提进行工作的。注意力是智力发育和有效学习不可或缺的能力,它对于孩子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学龄前孩子注意力可持续时间短,注意力不够稳定,范围比较小,还不会“指挥”自己的注意力,分心后不能马上又回到原来注意的对象上。此外,学龄前儿童很容易受外界刺激物的影响,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他不感兴趣、超出他能力的事情上,如果你要求4岁的孩子反复写拼音、做算术,他很有可能表现得散漫,甚至烦躁。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坐得住”,就要在“幼小衔接”的学习准备期着重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既包括视觉专注,也包括听觉专注)。专业的注意力训练,会主动地给孩子创设需要专注较长时间的环境,同时会提供专业的教具或图片进行配合,增加趣味性的同时,让孩子能够有自主意识地延长专注时间。再者,专业的注意力训练,会考虑到孩子年龄、能级的变化,有针对性、有层次感的进行强化。游戏是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有效途径,在游戏中最容易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专业的学习能力课程会通过听、说专注训练和视觉专注训练来提升孩子的专注能力。 二、可以帮孩子更快地融入小学学习生活。 相比幼儿园,小学是是截然不同的教学环境。很多家长都认识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但往往只注重孩子入学前的知识储备,而忽视了孩子心理和习惯上的准备。如果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慢热,入学适应这块儿确实是一种挑战,也因此需要更充足的时间助跑。 建议学龄前儿童的家长有意识地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1)让孩子练一练胆量。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多参加一些亲子活动,鼓励孩子和陌生孩子做朋友。同时以身示范,在与人沟通方面为孩子做好榜样。 (2)让孩子练一练表达。每天应保持与孩子沟通的习惯,比如家庭分享会,这样不仅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也培养孩子的“倾听”意识,后者在小学学习中非常重要。 三、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 除去书写准备,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在幼儿阶段,如果孩子得到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支持,他们就会发展出自主性,独立行为的能力和意志力——自由选择和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能等到孩子上小学以后再开始,而是需要从幼儿园阶段就有意识地着手训练。那么,可以采取哪种方式呢?推荐大家巧用工具,让孩子拥有自主感。比如,五到六岁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已经学会认识钟表,并对时间以及与时间相关的规则有一定概念,完全有意愿和能力自由支配本就属于自己的时间。如果孩子的时间能得到自主管理,那么他们的自主感相应地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常见的现象是,家长出于担心、害怕孩子浪费时间等方面的考虑,总喜欢不厌其烦地催促孩子。于是,孩子几乎失去了对所有时间的自主支配权,晚上睡觉得听大人的,早上起床需要大人提醒,做作业更需要大人守护。长此以往,不利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家长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让孩子选一款喜欢的闹钟,无论做什么事情,提前调好时间,只要闹钟开始“呼唤”,就立即开始行动,绝不磨蹭。这样的限时法,不仅能培养孩子的主动意识,还能帮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此外,还可以使用白板和贴纸,帮助孩子自己制定日程。这些方式,都能锻炼孩子的时间观念,对升入小学阶段后的作业完成速度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