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幼儿园进餐的好处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而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发育的保证。因此,幼儿的科学进餐,即饭菜搭配,干稀搭配,不挑食,不偏食,不浪费以及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等良好的进餐习惯,直接关系幼儿的健康发育成长。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的饮食习惯要求是:安静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饭后擦嘴,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细嚼慢咽,咀嚼时不发出响声,不挑食偏食,不剩饭菜,就餐时不发出声音,不乱扔残渣,饭后收拾干净等。 而幼儿在家用餐时的表现为:1.吃饭只知道好吃不好吃,好吃的一味往肚里填,不好吃的拒之门外。2.用餐时桌面比较脏,饭菜撒了一地的现象时有发生。3.有的在家需要大人端着碗跟在后面追着喂,一顿饭吃上一小时。而以上问题孩子在幼儿园通过一系列的培养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1.幼儿园的三餐两点是根据幼儿各生长阶段中的营养需求,每月专门为幼儿制作的科学营养配餐。配比量包含着幼儿一天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素。 2.幼儿一日的饮食中应包括四大类食物:①鱼、肉、蛋、奶类;②粮食类;③豆类以及豆制品;④蔬菜和水果类。合理的粗细粮搭配,这样可以满足幼儿每日所需的营养,而在幼儿园每天的食谱中以上食物会全部包括。 3.如有特殊原因未来园进餐,可以根据园内食谱为幼儿制作合理的膳食。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孩子健康的体魄而且每年5月份在大体检中可以有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评价。 4.在幼儿日常饮食上面我们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让幼儿少吃或不吃不益于心脏健康的食物:如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多奶油食物。因此应使幼儿少吃肥肉、 糖果、巧克力、蜜饯等甜食。动物内脏和蛋黄含胆固醇较高,不宜多吃,鸡蛋每天进食一个即可。烹调食物最好使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 ——控制食盐摄入:食盐摄入多少与血压关系密切。 幼儿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要少于 3 克。味精和酱油也含有盐,因此,也应尽量少用,以便从小养成喜吃清淡食物的习惯。 ——让幼儿多吃含钾、钙高的食物:钾、钙能促进钠的排出,减轻钠的副作用,预防高血压。常见含钾高的食物有:橘汁、胡萝卜汁、乳类、肉类。常见含钙高的食物有:虾皮、海带、紫菜、绿叶蔬菜、乳类、黄豆及豆制品,粗面、粗米等。 ——动植物蛋白比例适当:不宜让幼儿一味吃肉,要养成幼儿多吃豆类食物的习惯。豆类蛋白质具有显著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一般膳食中,豆类蛋白要占总蛋白质摄人量的 1/4----1/3。因此最好每天给幼儿吃一些豆类及豆制品。 —— 保持理想的体重:食物总量及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多奶油食物摄人过多容易引起肥胖,肥胖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而且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因此一定要使幼儿合理膳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预防肥胖,保持理想的体重。 5.在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方面,在各班保教方面的配合下幼儿园会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 (一)创设良好的进餐氛围,引导幼儿愉快进餐。幼儿进餐是否有食欲与情绪好坏紧密相关。而宽松和谐 的精神环境,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使幼儿身心愉悦放松。经常保持进餐时愉快情绪,有利于增进幼儿食欲。幼儿进餐时,要努力创造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使幼儿愉快的进餐。幼儿园一般会采取:一是放音乐。就是在幼儿进餐时,有选择地播放一些优美悦耳的旋律,使幼儿边进餐,边欣赏音乐,愉快的进餐;二是对进餐表现好的幼儿,老师会用眼神投给他们赞许的目光。用亲切的摸头等形式表示赞扬,这会激励他们更积极用餐。 (二)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培育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由于每个幼儿生活环境、身体状况、家庭教育的不同,食物的偏好等也必然不一样。教师在日常生活会仔细观察孩子的饮食习惯,进餐多少,掌握每个幼儿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如:通过“好习惯行为养成”活动激发幼儿独立进餐不要别人喂;用餐前坐坐好,不剩饭粒在碗中,桌面、地面都干净,做个整洁的好宝宝;通过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常规等。在用餐中老师会使用以下方法引导幼儿:逐渐加量法、榜样示范法、观察法、情绪感染法、亲自实践法等。 中国人在饮食文化上源远流长,父母对子女的“吃饭” 问题一直颇为重视。但由于孩子的吃饭不同于大人,他们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自控自护能力很差,又加上祖辈的溺爱有加,父辈的教育不力,又缺乏科学的营养卫生知识,致使多数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些不良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这就要求我们家园协调一致,互相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