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时,是最好的教育机会 每次孩子发脾气,都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但是过来人会用经验告诉你,孩子发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小孩子嘛,好哄。所以很多人,拿“孩子发脾气”不当回事。觉得,过去就过去了。然而发完脾气后很重要的一件事——沟通和复盘很多人都忘记去做。有时候,孩子正在气头上,你转移注意力之后,他的情绪已经平稳了,你觉得没必要再谈了。比如:孩子非要买冰棍,你转头指给他一只蜻蜓,他看见蜻蜓忘了冰棍,大人自然不再提起。有时候,我们迫使孩子随了我们的意,觉得既然孩子听从你,就没必要再谈了。比如:在超市里,孩子非要买相似的玩具,你拒绝,他大哭,哭完,不再接着要了,你觉得事情解决了?还有些时候,事情发生时不方便谈,但事情过后,你又不知道该从何谈起了。如果在孩子发完脾气、做错事情、哭过、闹过之后,我们不去沟通、不去复盘,就等于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很深远。有研究表明,当孩子们学习如何以积极的方式处理冲突时,他们的自信和自尊会增强,并且会成为有创造力的问题解决者,冲突双方的情谊也会更加牢固。就像在健康的婚姻中,积极应对冲突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等待每个人都冷静下来,然后回顾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谈论它发生的原因,谈论各自的感受,以及今后避免的办法。也许会有争吵、也许会有冲突,但是待事情解决之后,我们都知道,彼此的心里没有留下疙瘩。对于孩子更是如此,他们跟成人本就不平等。很多事情,都是大人拍板决定的,他们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我认识一个朋友,事业有成,儿女双全,却总觉得自己不幸福。说起父母都是怨,他怨父母对兄弟姐妹偏心,怨父母小时候对自己的错怪,也怨父母的独断专行。往小了说,积下的是怨,往大了说,那就是恨。虽然看上去埋怨的是父母,但真正耽误的却是自己。如果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种冤不能伸、忿不能平、没有理由地被拒绝的养育之中,那么长大之后,这些统统就会化为职场里、婚姻中无尽的委屈。而发脾气之后的沟通和复盘,才是所有教育的起点,也是所有关系修复的起点。 捋一捋,其实做好以下这4个步骤,就能把发脾气的时刻变成可教导的时刻。 1.稳定情绪 在谈论发生的事情之前,确保你和孩子都保持冷静。你不能在一个情绪激动的孩子面前讲道理。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是他的情绪脑在主导,理智脑早已退居二线,道理此时没有任何意义。对于大人也一样,当压力荷尔蒙充斥着你的身体时,你还没有准备好进行冷静、合乎逻辑的谈话。说什么都不对的情况下,那就先什么也别说。 2.肢体接触 科学研究表明,任何有爱的接触都会触发催产素的释放,而催产素会帮助身体进入平静、放松的状态。尽量在孩子发脾气之后抱抱他,或者牵牵手。任何能够表明即便你们之间发生了冲突,但你仍然爱他的身体接触都可以。 3.交流和倾听 这时候的交流一定是双向的,不是大人一味的说教、推卸责任,你也应该倾听孩子的感受。可以问问孩子“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受”,并回应他的感受,让他知道你理解他的感受。 4.表达中立 如果你一开始就站在道德高点准备来一场审判,那我劝你不如直接放弃。沟通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宣泄情绪,试试改变自己的语气和措辞。 用“我”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比如,当孩子说话的语气没有尊重你时,你可以说,“当你用那种语气说话时,我觉得你不尊重我”,而不是“你太无礼、太没教养了”。 描述实际情况,避免情绪化 比如,说孩子“你跺着脚,交叉着胳膊,大喊大叫”,而不是说“你像个无赖、泼皮”。“我看见你午饭之后又打开iPad,我们约好了只在上午看一会儿动画片”,而不是“我不是告诉你不要玩iPad了吗,你还玩?”每次我们与孩子发生冲突,就像在心灵上出现了一个小伤口。而我们复盘、沟通的过程,就像是在清创。会很痛、很难,但只有这样,把委屈、伤心、失望、怨恨统统清理出去,我们的伤口才不会被感染、不会留疤,我们的心灵才会依然是一片净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