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安徽教师考编教综常考人物归纳4 培根 1、个人简介: 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1626年)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生于贵族家庭,是掌玺大臣和大法官(王国最高法律官职)古拉斯·培根爵士的幼子。后于1618也成为了大法官。晚年脱离政治活动,专门从事科学和哲学研究。 2、著作: 《学术的进步》、《新工具论》、《论人类的知识》、《培根人生论》 3、观点: 培根特别强调道德实践活动、习惯、求知、社会环境对培养的性的影响;教师应注重启发、示范、直观演示,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学习者应当有思有疑,有探索精神,深入了解知识的来 龙去脉;游历也应当成为年轻人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国家应慎重选择教师;谨慎办学;要加强学术交流。 4、历史地位及评价: 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
夸美纽斯 1、个人简介: 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 2、著作: 《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 3、观点: 1. 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教育的目的是人为来生做准备;关于教育的作用,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对国家建设,对人的发展都有巨大作用。 2. 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 3. 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 4. 教学的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激发学生求知欲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5. 提出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4、历史地位及评价: 夸美纽斯是 17 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伟大教育家。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
洛克 1、个人简介: 洛克(1632—1704)是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他的“自然、权力基础上的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契约”论、他的“白板说”,以及他在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所阐述的身世教育的主张都对西方近代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著作: 《关于教育的思想》、《教育漫话》 3、观点: 1. 教育的认识论基础:白板说。 2. 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在人的形成中有巨大作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 3. 绅士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关于体育,人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对于德育,他把德行放在比知识更重要的环境;在智育问题上,洛克尤其强调两点,一是德行重于学问,二是学问的内容必须是实际有用的广泛知识。 4、历史地位及评价: 《教育漫话》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详细论述。 卢梭 1、个人简介: 让·雅克·卢梭(1712年—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2、著作: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 3、观点: 1. 论人的天性。卢梭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在善良的天性中,包含两种先天存在的感情,即自爱心和怜悯心。卢梭不仅认为人性本善,还深信人的心灵中存在着认识世界的巨大能量,即理性。 2. 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基本含义: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培养目标: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方法原则:正确看待儿童;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 3. 论理想国家的公民教育。理想国家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忠诚的爱国者,学校教育由国家掌管。对受教育者,即使不能完全免费,国家也要给予补贴。教师需由本国公民担任。体育是教育里最重要的部分。 考教师,到师出,师出教育——值得信赖的教师培训品牌! 4、历史地位及评价: 卢梭是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中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通过教育代表作《爱弥尔——论教育》,提出了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新人的教育理想,奠定了在教育史上显赫地位。
桑代克 1、人物介绍 爱德华·李·桑代克(Edward LeeThorndike 1874.08.31—1949.08.0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 2、学习理论试误说 桑代克首先用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学习心理。他创造了迷路圈、迷箱和迷笼等实验工具,试验鱼、鸡、猫、狗等动物的学习。根据这些实验,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并不具有推理演绎的思维,并不具有任何观念的作用。动物的学习方式是试误式的,即动物是通过反复尝试错误而获得经验的。这种学习的实质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因此学习即联结的形成与巩固。 3、学习律 在实验的基础上,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4、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 传统教育中的形式训练或“心智训练”说认为,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心智官能,具有较好的某种官能在所有的情境中都能表现良好的功能。因此强调用严密组织、艰深难懂的古典学科训练学生的心智官能,以促进学生心智能力的整体发展,却忽视了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桑代克反对这种普遍的形式迁移,主张共同的要素迁移。他指出,学习迁移的发生决不是因为任何古典学科训练的结果,因为在一种情境中所成立的反应不能迁移到其他一切的情境中去。只有当两种机能有了相同的因素时,这一机能的变化才使另一机能也有变化。第二机能的变化在分量上等于与它的第一种机能所共有的元素的变化。比如掌握了加法可以增进乘法的演算,因为加法和乘法的部分元素是相同的。从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出发,桑代克反对形式学科,主张接近生活实际的实用学科。(师出教育,我们用心培训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