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元桂 于 2019-6-20 16:04 编辑
木桶短板与避雷针 周 元 桂 一个木桶能装下多少水,不取决于那些长木板,而是由那块最短的木板所决定,此乃众所周知的经济学之“木桶原理”。其实,一个人也是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德行、才能、胆识、信心、性格……“长板”是优势和强项,“短板”就是缺点和弱点。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或弱点),缺(弱)之“短板”竟成了削弱或妨害整体的决定因素,而且愈“短”危害性愈大。 著名民族英雄岳飞是南宋初杰出的军事家,他积极主张抗金复国,并训练出一支坚不可摧的岳家军。岳飞智勇过人,抗金屡战屡胜,曾直捣黄龙,一度威威然震慑住顽敌,为当时能保住大宋的半壁江山,立下殊勋。然而,岳飞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看不清其时特殊的时势(从辩证史观看,其时不宜立即“收拾旧河山”),竟抗拒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圣旨)”而急急然冒进。引起了宋高宗的强烈不满,以致疑其有政治野心,最终招来杀身之祸。岳飞的情愫短板虽只有这一块,但却属于危害很大的致命弱点。以此相反,南宋初宰相秦桧乃状元出身,他曾力主抗金逐寇,收疆复国。后来他任宰相19年,善管理,懂经济,很有治国安邦的才干,对南宋初的国民经济起到了稳定和发展的作用,也为稳定其时的半壁江山,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就是因为他有支持宋高宗杀害岳飞这一块恶劣的“短板”,被时人称为奸相、卖国贼,是谋害岳飞的帮凶,被后世人唾骂近千年。 在一个高楼林立的区域,虽然每栋楼房都装有避雷针,但真正和雷电接触为该区域起到避雷作用的,只是那根最高的避雷针(最高处之尖端放电),其他都形同虚设,这就是少为人知的“避雷针原理”。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高的避雷针就是他最突出的强项、最拿手的技艺专长,其他的一些不突出的技能,则相对黯然失色。如三国时的诸葛亮,被人们看成是智慧化身的贤能大才,其一生的闪光点数不胜数,但后世人们只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概要性表述称赞仰敬他。因为此乃诸葛孔明一生之修为升华成最突出的强项,这一点对后世的教育感化作用最大,真正起到“避雷”作用。此谓之一长定秀宗要也! 又如,孔子称得上是春秋时期最值得称道的伟大人物,他是其时的活动家、政治家、教育家。由于孔子一生的主要精力放在对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之教育事业上,他逝世后,其弟子们将他身前的言论集成《论语》一书,这一宏论之著,对后世人的说教开导作用巨大,故而孔子被人们定位为伟大的教育家,尊为“至圣先师”。旧时,民间把孔子列入“天地君(皇帝)亲(父母)师”这一至高无上的“五大班子”之列。“至圣”二字即孔子的“最高避雷针”也!可见,自古功成名就者大都成于“最高的避雷针”也! “最高避雷针”相当于人身上最大的亮点,它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为之高度。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相当于人身上存在的一条最严重的弱点或缺陷。《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无论干什么事,要想获得成功,就一定要明白哪些是自己的“短板”,尤其是最短的“木板”,什么是自己的“最高避雷针”。古语云:知而后行,知易行难。人人都有“短板”,关键在于自己要有自知之明。一个聪明睿智的人应当尽量补齐自己的“短板”。如果实在未能补齐,则要始终对其保持警惕,遏其发展,不让其成为成事之大碍。 另一方面,要竭力打造自己的“最高避雷针”。懂得长己之所长,既扬长又避短以完善自己。但不必事事处处都着意和别人比长短,而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突出的长项、技术、专业。不当行行懂行行松的“万金油”,力争成为某一行业、某一专业的内行、专家、权威。果如此,则“短木板”不短,“避雷针”极高,成功的大门便会被你一叩即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