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周元桂专栏] 教学过程中的“鱼”与“渔”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9-8-30 15: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元桂 于 2019-8-30 15:27 编辑

                                                     教学过程中的“鱼”与“渔”
                                                 周 元 桂
    古语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美。授之以渔可供终生受用”。送鱼给别人吃,只为其提供了一时的鲜美享受,而教会他捕鱼的方法,则其终生有鱼吃。说的是:一个人被动获取的一得之喜是暂时的,掌握得益的方法才会长久的受益。教师的实践过程同样存在着这一类似的道理——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必须使其先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据说古时从私塾到太学,学校里师生教与学的过程,都是从童年“开蒙”始,便由少至多、由浅入深地读大量的书。哪怕是囫囵吞枣,也要尽可能多读点书。古时没有公共图书馆,没有资料查询系统,掌握知识的唯一方法是死记硬背。教师照本宣科地讲,学生不加思索的听。教师的启导作用甚微。欲领会知识深义,全靠学生自身悟性。至于掌握知识要义和灵活运用能力,则是以后成长过程中的事了。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首先让孩子们囫囵尝鲜式多吃点“鱼”,记住鲜美可口的滋味,以激发得“鱼”欲望,渴望学会“渔”(捕鱼方法)。将来一旦把知识融会贯通,便不难掌握捕鱼方法,从而在采知究知时,就可以俯拾即得,左右逢源。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启发式教学”应运而生。这种教学方法,重在启发、引导、点拨和点化(“化”指升华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悉心教学生学,更在于着意教学生善于学,即教给学生掌握知识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对学生要既授予“鱼”又授之以“渔”,善于辩证施教。归根结底,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使之善于“渔”。做到此,学生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兴趣浓起来,便会主动求知,因之而拓宽思路,思维就灵活善变,学习效果就好。如此,就自然形成“思考”与“提高”互促的良性循环。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某中等学校学生的回信中说:“希望你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保持对探索的兴趣。”可见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两个关键元素,这全靠教师着意培养。因为,教学过程中“兴趣”与“思考”,“授鱼”与“授渔”,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辩证关系。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道之所在,师之所在也。”即教师掌握了“道”,才算是有驾驭教学能力的合格教师。这里的“道”是指事物本真含义、运行规律和辩证施教的方法。有比喻曰:“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最少具备一缸水。”,如此,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居于主导位置,才能居高临下,驾轻就熟,教学才有好效果。古代教育先哲有“不教之教”的洞见,此乃教学手段的至高境界。教师的各种教学手段,都应有示范作用(身教),示范的结果,就是学生善于学。即便不教,学生也可自学自究。此谓之“不教而教”也。卓越的教学,如同一首可以意会,不必言传的“朦胧诗”,能让学生读之便心领神会,感到言虽尽而余韵无穷。
    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居高临下的滔滔然施教,就在于其唾弃照本宣科之絮絮叨叨的“滥教”。而善于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精教”,才是教学的灵魂所在。而欲做到此,又在于拓展学习思维。苏轼《题西林赤壁》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意启示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精教,有利于解惑,激发学习兴趣,灵活学习思维,使学生能聚精会神,跟着老师陈陈相因的逻辑推理,快速而准确的有所悟得,进而思路畅通,脑际就会有“源头活水来”!
    学习过程乃“积之在平日,得之在俄顷”,这俄顷之一得,即是顿悟、豁然开朗。火候至此热度,教师还应及时设计出“更上一层楼”的教案,促使学生踮起脚来摘“桃子”,以开阔其思维空间。视野开阔了,不仅“桃子”摘得多,而且善于去粗取精地摘得高质量的“桃子”。从而助学生将悟得的知识进一步升华。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敏悟知识原理的真谛所在,从而成为学生刻脑铭心的有用知识。应用起来,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就会有“临门一脚”的创新之为。
                               作者住址:安徽省来安县三中  电话:18955029736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9-8-30 17:27:45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化之道在于心传口授于融会贯通;为师之道在于业精于勤;敬业是操守。
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换句话说,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会治的医生,这种说法过于主观,是站不住脚的。但在教书育人方面,能把教育研究得如此精到人,现在真的不多了,一切都在向钱看,好的老师微例乏陈……给周老师点赞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9-8-30 17:31:16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看周老师的文章都不像是一个教化学的,堪称国学大师!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44 天

连续签到: 1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9-8-31 05:20:47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8-31 07:10:07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8-31 08:15:53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459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9-8-31 09:54:41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