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濒危物种,保护绿水青山 极小种群大叶蚊母树野生资源调查与受威胁状况评估 1.实践背景 植物多样性是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实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大叶蚊母树(Distylium macrophyllum)是我国特有的金缕梅科植物,属于金缕梅亚科蚊母树属。其野外分布区域极其狭窄,现存个体极其稀少,主要分布于广东北部、广西北部海拔250-1100m处。该物种被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目前尚未见其保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报道,其野外居群数量与分布、受威胁因素、就地与迁地保护现状等也并不明确。因此,南京林业大学“美丽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对大叶蚊母树的野生资源分布现状、受威胁状况和保护进展进行评估,为下一阶段保护与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合理的建议。 2.调研内容 前期调查收集的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石坑崆居群大叶蚊母树图像资料
本团队设计的问卷调查
实地考察过程采用全面踏查、样方法和样线法等相结合,调查分布区域内野外居群的生境状况、群落组成、种群结构和人为干扰及保护历史情况等,收集分布地点、地理坐标、海拔、生境类型、受威胁因素、个体数、分布面积和占有面积等基础数据。
我们在保护区内发现了若干株蚊母树属的植物,对于每一株植物进行拍照和叶片的采集,测量胸径,评估枝下高,同时调查该植株生长环境情况,记录相关数据。待回到住处后,根据植物特征核查植物志,测量叶片的长度与宽度,计算长宽比,最终确定所采集样品是否为大叶蚊母树。后期将利用所采集到的样品进行进一步分子实验,结合所收集的生物因子如气候、地形等基础数据,以野生大叶蚊母树典型居群的种群数量动态、空间分布格局及在植物群落中的生态位;利用生态位模型模拟大叶蚊母树的现代潜在适宜生长区,基于CO2浓度加倍情况下的未来全球气候模型预测气候变暖对大叶蚊母树潜在分布区的影响;基于生态学、生殖生物学、群体遗传学等手段对大叶蚊母树的受威胁及保护状况进行评价,为后期大叶蚊母树种群的有效保护与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采集的大叶蚊母树叶片样品
3.实践感悟 本项目结合《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大纲》、《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和大叶蚊母树分布实际情况,旨在调查该物种在我国资源现状,为有效保护、持续利用、科学管理我国大叶蚊母树资源提供决策依据,并为建立大叶蚊母树资源监测评价体系奠定基础。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需要聚集各方面力量,从最基本的调查走访到提出科学策略,从对当地居民的物种科普工作到获得全社会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关注,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关注濒危物种,保护绿水青山,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
(团队成员:冯玥瑶、解雷、王璐、臧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