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194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20-7-28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本帖最后由 怎么都注册了 于 2020-8-26 11:54 编辑
岁月行走一程,老街的苍凉也增添一分
一段老街记忆,留一份城市情怀,寻一段古往今来,品味人间百态
时光深处,岁月静好,
“遵阳街”。滁城人口中称呼多年的“老东关”,它是人们为纪念明代中期的大哲学家、思想家——王阳明。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10月,42岁的王阳明赴滁州任太仆寺少卿。公务之外,闲暇之余,广收弟子,开堂讲授其“致良知”学说,强调知行合一,教化民众,纯正民风,使滁州成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商业重镇,一度蜚声天下,
现在的遵阳街自下水关至五拱桥,明清为滁州进入长江的水运码头,承担滁州及周边地区物产外运和生活物质的引进,珠龙的桐油,滁菊,各种药村,木炭,均通过五拱桥下的清流河进入长江,换回布匹,粮油,南北特产,成为当时滁州和外界物资交流的重要地区
随着清未津浦铁路的建设开通,和1909年津浦铁路“滁县站”始建,作为浦口至蚌埠之间的唯一大站,滁县站及东关逐渐戊为皖东人流、物流,南北货集散地,随之兴起的商业行当更是琳琅满目,粮食行、木器店、瓷器店、手工卷烟店等,客站,酒店,各式时新货品齐全,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遵阳街成为滁州最繁华的地带之一,
小的哪会对老东关的记忆很模糊只记得有次在天长路大院跳墙头,脚受伤了,下午老娘带我来东关理发店,一个爷爷笑咪咪的问我什么,在脚上拉一下,说一句好哪,从此再无交集,再来时
顽劣的儿童长成青年,这才好好地品味到老街,每天早上穿行在这条老街里,狭窄的街道总是拥堵不堪,人音,车的喇叭声,店铺里的吆喝声,蓬头垢面的穿着睡衣的大妈小姐姐,油光水滑的小哥哥,飘在空气中的胡辣汤锅贴味道,浓淡相宜,
尘世的烟火,生活的味道尽在其中,待到人潮退去,午后的阳光洒在石板上,斑驳的色彩如画,墙角坐着几位鹤发奶奶聊着过去,不远处的棋桌旁立着三四个观棋者,时不时发出会心的轻笑,篾器店的老扳默默编者菜篮。
偶有路过的行人,不时的打着招呼,整条街闲静舒缓。冷不丁一句小泡子着打破了午后祥合的画面,小巷的出口窜出一熊孩子,一边跑一边向后望,不远处一大妈举着棍子追过来,,,,,,
今天又站在这,记忆的烟火成过去,紫薇北路延伸段把老街分成二段,失去了原居民和纵深的老街,再也没有原来的味道,尘世的生活本应喧嚣五味杂陈闲静舒适,,,,,,,
再见遵阳街,老东关,
一条老街,百年烟火,遵阳街永远定格在滁州人的灵魂中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