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人群,怎样可以活得更轻松? 罗曼·罗兰曾经说:“悲伤使人敏感。”这话乍一看没有什么问题,但仔细感悟后会发现,我们大部分的现实却是:敏感使人悲伤,尤其是高敏感。那什么是高敏感呢? 《高敏感是种天赋》这本书将人的人格分为高敏感型和高复原型,高敏感型是指人的神经受到刺激的感受性较低,极易抓取到周围的各种信号,也容易被这些信号塞满。 高敏感型人群常在和别人社交以后反复地问自己:“我刚刚说的那句话没有问题吧。”“我刚刚的行为是不是不太好。”“他是不是不太喜欢我。”“他是不是觉得我糟糕透了。”……这些问题让高敏感型人群感到非常累,他们会格外在意自己和别人交谈中所说出的话,小心翼翼,谨小慎微。甚至很多人会忧虑:是不是只有自己才有这样的情况?这是不是病啊?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社会中,约有15%-20%的高敏感型人群,这就意味着在我们身边,约每4-5个人就有一个是高敏感。当然,高敏感不是一种病,高敏感属于一种天生的人格,选择将人格分为高敏感还是高复原也只是因为人们表现出来的某种人格更为明显。 那么高敏感人群有什么特点呢? 1.感知极其丰富 高敏感的人特别擅长捕捉细节,观察能力非常敏锐,这种能力有时会对他们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在公司应酬的时候,你能察言观色,迅速读懂老板的眼神示意;但有的时候,这又让你很苦恼,因为可能是你过度解读,人家根本没有那个意思。 2.共情能力强,同时也容易受到情绪的干扰 除了感知能力丰富,高敏感人群更擅长觉察他人情绪,具有敏锐的共情能力。很多时候,情绪的共情会帮助我们交到新的朋友,但是,如果过度共情,会让自己陷入情绪里难以抽离。 此外,当我们把情绪的感知不断向外扩展,其实是忽略了对自我的关注,当个体过于关注别人的感情,就会把别人的情绪当做一种参考标准。 3.完美主义 因为高敏感群体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细微的事情都会纳入他们下一步行动的参考范围之中,也就是说,他们会要求自己的行为成功地避免一些糟糕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敏感人群解决问题的角度的确会更加全面一些,但是,考虑得越多,就越容易畏手畏脚,容易走进完美主义的极端。 不难发现,高敏感的存在既有好处又有坏处,那我们应该如何将这些糟糕的部分转化,让自己变得更轻松愉快呢? 1.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1)拒绝标签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学会将人格分为高敏感型和高复原型这两类,但是心理学家创造这些词只是为了找出这类群体的共同特征,并不是为了给个体贴标签,因为一旦被贴上标签,个体的发展就会受限,就会失去大众对他的期待。 (2)给生活一点空间 每个人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考虑的东西也很多,但如果过于追求完美,反而会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不安。 2.将过去和现在分离 高敏感型人格属于焦虑和抑郁的易感体质,尽管这并不是敏感特质的固有组成部分,而是环境所致,但如果成长环境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和支持,我们便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所以,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处理好过去的创伤,只有填平过往的伤痛,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强大。过去既然不能重来,那就以和平的心态去面对,学会释怀,学会让自己成长。 3.把自己和他人分开 研究发现,高敏感群体很容易产生自责的情绪,对他人的评价过于敏感,从而自己困住自己。也正是因为如此,高敏感群体总会寻找一个标准来要求自己,这个高标准让其不断地自我怀疑,不断地降低自己的积极性。但是,没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权利,要学会把目标降低,学会正确看待自己。我们都需要他人的评价,但他人的评价不应是衡量自我的唯一标准,专注于个人的自我价值,专注于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4.学会倾诉 人是情绪化的动物,情绪不能只积累不释放,而情绪释放的绝佳方式无外乎是倾诉。请不要压抑天性,说出自己的心声,无论是多强烈、多复杂、多自相矛盾,请勇敢地说出来,随着情感的波涛起伏,开始一段新奇的旅程。 愿你在漫漫长路中,能有一个愿意听你故事的倾听者,给你真诚的关怀,让你把伪装的坚强卸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