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施官职中:重视小三科,让农村孩子获得更多幸福感 “雪绒花,雪绒花,清晨迎着我开放。”悠扬舒缓的曲调飘荡在校园,让人闻之驻足。原来是来安县施官职中八一班的孩子们正在上音乐课。去年刚分配来的音乐教师李子瑜老师站在讲台上轻轻的打着节拍,孩子们跟着老师忘我的唱着,“小而白,纯又美,总是很高兴遇见我。”陶醉的表情仿佛是置身于一片圣洁的花海。现在这样的一幕在校园每天可见。 “以前我们音乐课也上,但只是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唱唱红歌而已。今年,新来的李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乐理知识,我居然都可以看懂五线谱了。”八一班的江升级激动地说。“我们还可以自己写歌词,编曲子,可好玩了。”还有两个孩子抢着说。 “过去,我们虽然也一直坚持开齐小三科。但是限于缺少专业教师,音、美两门课程开设的质量并不高。孩子们也只是在课堂上跟着音频唱唱或是自己在纸上随意画画。学生连最起码的审美能力都得不到培养,更别提让他们动手创作了。”说起以前的音美课,学校教导主任江主任有些无奈。 得益于来安县近年不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去年八月份来安县教体局为施官职中配备了音乐和美术专职教师各一名,解决了学校长期以来由文化课老师兼授音乐、美术课的尴尬。 一听说学校马上要有两位专职音美教师,学校孙校长非常激动。在暑期就召集班子成员研究解决新教师到来后的生活住宿问题。学校分管教学李校长和安卫办魏主任更是一马当先,主动要求让出他们用于午间休息的周转房,把好的住宿环境让给两位新教师。分管后勤的周校长还很细心的为两位新教师采购好一些生活必需品。“上级部门如此关心学校的发展,我们不能给领导拖后腿,务必保证新教师生活上无后顾之忧,让他们在教学岗位可以心无旁骛的发挥所长,造福施官的孩子。”孙校长在班子会上这样叮嘱大家。 去年暑期,“双减”政策正式出台。为了落实“双减”,更是为了让农村的孩子真正受益,学校立足于自身实际,研究制定课后服务方案,积极探索走一条符合自身条件,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又可以让孩子收获幸福的办学道路。课后服务按照“5+2”模式要求,学校采用“作业辅导+素质活动”相结合的课后服务模式,在放学后后开设两节课后服务:第一节开展学科培优提升、补缺补差。由任课教师辅助解决学生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第二节聚焦健康体质、艺术素养提升。除了原有的足球、排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课程,今年课后服务还增设了音乐、美术课程,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走近美,欣赏美,从而提升审美能力。为了真正实现给学生减负,学校要求教师立足于课堂,提升课堂效率。为了抓课堂效率,学校采用“拟随堂听课”的教研模式:每周一下午例会抽签决定公开课教师,第二天教师授课,教研组听课、评课。最终过渡到真正的推门听课。用这种形式倒逼教师备好课,上好课,把更多课后时间让位于孩子,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积极思考,去培养更多兴趣爱好,获得更好的成长。 近年,来安县为补齐农村教育短板,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受益于此,去年。学校新教学楼竣工,今年投入使用,使得教学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目前学校还在继续改扩建,改建后将成为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落成后,学校校貌、硬件设施将再得到极大改善—室内操场、音美功能室、大型报告厅等这些将不再是奢望,音体美课程开设将更有保障。“改扩建落成后,我们设想再增设水墨画、电子琴、书法等兴趣小组,努力培养孩子们更多的兴趣爱好,让孩子们真正收获幸福与生长。”孙校长说。 “雪绒花,雪绒花,永远祝福我家乡。”正如歌曲所唱的一样,未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施官职中的办学模式将越来越完善,办学之路也会越走越红火,音体美小三科将开设得更有质量。更多的农村孩子将会在这里收获幸福与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