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缺爱吗?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不是孩子做了什么父母才爱他,而仅仅是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孩子。 而那些从小缺爱的孩子,身上都有哪些表现?缺爱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得很矛盾。他们外表看上去总是浑身是刺,习惯保护自己,或者总是与周围的人保持距离,谁都不愿意亲近,然而,内心里他们却非常脆弱,非常渴望别人的关注和爱。一旦谁表现对他们好一点,缺爱的孩子就会忍不住掏心掏肺,甚至刻意地去讨好对方,他们骄傲又自卑,坚强又脆弱,孤僻但又极度渴望被看见。 是啊,爱无疑是孩子们构建自我,保证心灵滋养的关键因素。一旦孩子们无法获得满足,那么势必会造成他们的心里缺陷,自我分裂和残缺,因此,作为家长,就一定要注意了,当孩子有下面这4种表现,那么说明你的孩子真的“缺爱”了,请及时为孩子“补爱”。 1.孩子爱发脾气,性格暴躁 亲子节目《不要小看我》中,有一幕令人印象特别深刻,小男孩雷雷性格暴躁,为人非常霸道,经常和小朋友发生冲突,这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做游戏,结果雷雷又欺负别的小朋友,于是老师就决定惩罚他,故意团结其他小朋友不理他,最后雷雷不仅没有认错,反而更加崩溃,大发脾气地扔东西。对于雷雷来说,正是张萌的惩罚方式让他感觉到更加“缺爱”,因此内心才充满难过和失落,最后才会彻底崩溃。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孩子,总是喜欢发脾气,一点不顺心就会暴跳如雷,尤其是被家长批评后,情绪总会更加的失控。很多人会说这样的孩子太熊了,太不听话了,但其实啊,这样的孩子往往就是内心“缺爱”,他们之所以表现得气势汹汹,甚至有些凶狠,就是一种自我保护,而在内心深处,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没有人爱。此外,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引起周围人的关注,尤其是父母的注意力。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爱的油罐”。它的提出者约翰·格雷认为,人的心里都有两个油罐,一个装满乐趣和兴趣,另一个则装满爱。当爱的油罐出现短缺时,人就会产生不安全感,从而爆发出来,为人父母,请记得及时为孩子补爱,让爱的油罐永远充足,给孩子完整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这样孩子的情绪就会平和很多。 2.孩子总不听话,性格叛逆 一对父母整天忙着工作,经常忽视自己13岁的儿子,对孩子唯一的教育和关心,就是揪着孩子的不是,数落一顿。有一天,孩子的班主任告诉他们,孩子最近老是上课打游戏,根本不好好听课,结果父母就回家训斥孩子,让他认错,哪知孩子根本不听。于是父亲就把儿子的手机给摔了。这下子,儿子生气了,他觉得爸爸妈妈根本不爱他,于是就离家出走,三天都没回家。当民警终于找到他后,他才坦白,自己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觉得父母根本不在乎他,而他一直都想得到他们的认同和在乎。 很多时候,大人总是为孩子的叛逆生气上火,却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孩子到底为什么会变得叛逆?其实很多孩子之所以表现得不听话,叛逆,就是因为他们“缺爱”,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父母认可和看到自己。切记,为人父母,不是整天说教孩子,责骂孩子就是爱孩子,关心孩子,真正的爱是从孩子的感受出发,尽力地去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内心需求。而当孩子内心的渴望得到满足,那么这时他们也就不会用挑战的方式,一遍遍地去测试父母是否真的爱自己了! 3.孩子总怕“被抛弃”,性格粘人 一个妈妈抱怨说,自己的女儿已经5岁了,可是性格却非常粘人,吃饭、睡觉、走哪里都离不开妈妈。有次她把孩子刚哄睡,就打算去上个厕所,结果还没坐马桶上,就听到女儿在卧室里大哭大叫,一个劲地喊:“妈妈,妈妈你去哪里了?” 后来心理老师问她,孩子这样的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结果这位妈妈认真地回忆了一下,说:“就是有天她淘气,我和孩子爸爸吓唬她说我们马上有弟弟了,她再这样,回头就把她送人,就从这以后孩子就这样了。”听了这位妈妈的话,老师瞬间就明白了,是孩子心里“缺爱”,没有安全感,才造成她的“粘人”。 著名的心理学家约翰·鲍比曾这样说过,对于孩子来说,面对与父母的分离,他们往往会表现得很焦虑,这时候他们的心里就会产生不安全感。如果父母这时候给他们足够的爱和陪伴,那么孩子就会慢慢地拥有强大的自信心和安全感。相反的,如果父母总是推开他们,那么孩子就会表现得越来越粘人。 一个成年人回忆小时候,有段时间,妈妈工作很忙,每天下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好几次,他找妈妈陪他,妈妈都很粗暴地推开他说:“没看到我在忙着吗,一边自己玩去。”那时候他以为妈妈不要我了,所以整个人就很慌,老担心妈妈抛弃他。妈妈越是推开他,他就越是要扑上去。很多时候孩子的内心其实都是很敏感的,作为家长,请记得要好好保护孩子的心。 4.孩子总是特别懂事,性格乖巧 总有人认为孩子懂事,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但其实,越是懂事的孩子,心里越是容易出现缺陷,因为他们的懂事,多数是被迫的。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教育孩子,“你懂事一点,不然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不懂事大家都不会喜欢你知道吗,要乖一点”“女孩子就要懂事一点,不然别人会说你的”…… 就这样,孩子一次次的为了获得所谓的喜欢和认可,一次次的委屈自己,牺牲自己的喜好和内心的想法。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完全地丧失自我,变得压抑、不快乐起来。 曾有一个同学,从小就寄宿在自己的姑姑家,爸爸妈妈每次来看她,都会千叮咛万嘱咐,让她一定要听姑姑姑父的话,否则他们就会不喜欢她,不让她住,爸爸妈妈也会失望。于是她虽然才6岁,但是每天却各种帮姑姑做家务,偶尔想爸爸妈妈了也只会偷偷躲在被子里哭,有一次大雷雨,姑姑没有回家,她害怕地躲在被子里一直哭,这时候姑父就进来说:“你是不是害怕呀,姑父抱着你睡好不好?”她虽然觉得不对劲,但是想起爸爸妈妈的话,却并没有反抗,而且因为姑父给了她“关心”,她更加守口如瓶。直到有一天姑姑帮她洗内衣才发现这个事情,而那时候她已经被侵犯了好多次。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一味地要求他们懂事听话,其实就是剥夺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这样的教育方式注定孩子心里缺爱,最后导致悲剧发生。真正合格的父母,懂得尊重孩子,让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得到满足,面对小恩小惠才能好好的保护自己,避免落入陷阱。 都说父母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爱。那么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呢?其实啊,真正的爱就是在孩子犯错时,你能够理解和包容,积极的引导孩子改正错误;就是在孩子需要陪伴时,你能及时的关心和支持孩子,让孩子感觉到安全和信任;就是在孩子成长时,你能够尊重孩子,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变得自信乐观,开朗大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