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孝顺父母? 颜如晶在《奇葩说》中说:孩子前半生的唯一观众是父母,父母后半生的唯一观众是孩子。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尚且能感恩父母的付出,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更应该孝顺父母。 很多人都懂得孝顺父母的道理,但要怎么孝顺父母呢? 1.物质赡养 从小到大,我们在父母的保护下长大。为了给我们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父母日夜劳作,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无论贫穷富有,他们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们。当我们成长为大人,买车买房、结婚生娃,又掏空了他们半生的积蓄。父母对孩子的爱,大概是世间最无私的爱。 孝顺父母的第一个层次,就是给父母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在衣食住行方面满足他们。不习惯住楼房的父母,那就把乡下的房子好好修葺一番,换上新家具,让他们住得更舒服一些。喜欢大城市生活的父母,那就把他们接过来好好照顾。闲暇时间带他们去吃喜欢的美食,教会他们健康饮食,定期带他们去体检…… 年轻时,父母为了孩子劳碌一生,留下了许多毛病,买一些好的疗养仪器帮他们疗养身体。即便有了工作、有了伴侣和孩子,也不能忘了父母。孝顺父母,就从孝顺父母的身体开始。毕竟,身体是一切的基础。 2.陪伴父母 《论语》中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逐渐老去,更需要子女在身边陪伴。即便有事外出,也需要时常给父母报平安,让他们别担心。 北宋名臣包拯,被世人誉为“包青天”,在仕途刚开始之初,就放弃做官十年。包拯考中举人时就深受重视,被派往建昌做知县。但包拯的父母年龄大了,不愿意随包拯离开家乡。于是,包拯上书请求改派,希望能在离家乡近的地方为官。朝廷被包拯的孝顺所感动,于是应允了。却不料,派遣书下来之后,父母仍然不愿意随包拯离开。此时,包拯刚满三十岁,正是身强力壮、满腔抱负的时候。但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侍奉的机会越来越少,包拯便毅然辞官回乡,一心一意照顾父母。 包拯孝顺父母的故事并不是个例,河南有位胡师傅,多年以来一直带着八十多岁且有痴呆的母亲跑出租。胡师傅说:妻子要上班,孩子要上学,家里没人照顾老人,我曾经把她送到养老院。但是没几个月,原本白胖的老人就变得瘦骨嶙峋,精神状态也不好。无奈之下,我只能带着她跑出租。 古人曾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一天天长大,父母也一天天老去。比起丰富的物质生活,父母更渴望孩子能承欢膝下,陪伴左右。但是大多数子女为了赡养年迈的父母、抚养年幼的孩子,不得不拼命工作,经常忙到没时间陪伴父母。 所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没法陪伴父母,那就经常给他们打电话、发视频,让父母感受到孩子的陪伴。虽然尽孝的方式不一样,但是陪伴带来的喜悦却是一样的。 3.增加父母的智慧 科技先进的时代,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发生变化。年迈的父母也许还能拨打电话,发送短信,但是他们的思维和观念却很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需要我们耐心指导,让他们和时代一同进步,和我们同频共进。比如,使用智能机、下载微信、浏览新闻、听歌看电视,这些都是增加父母智慧的方法。 小刘的母亲是个特别倔强的人,一辈子生活在农村,没去过大城市,也不愿意去。大学毕业后,小刘为了找一份高薪工作,不得不留在大城市。没几年便结婚生子,在大城市安了家。他想把母亲接过来一起住,毕竟母亲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是几经商量,母亲就是不愿意来,还嚷嚷着打死也不会离开老家。无奈之下,小刘只好把老家装修一番,给母亲买了新的手机,还请了同村的大姐三五不时地过去照看。一有时间,小刘就带着妻子孩子回去看望母亲,教母亲使用微信,希望平时能和母亲视频。但母亲总嫌麻烦不愿意学,教了几次之后,小刘也就不管她了。后来,母亲看到亲戚朋友都在微信群里聊天,便着急了,开口让小刘的妻子教她用微信。现在,母亲也能经常用微信跟儿子孙子视频了。 孝顺父母的第三个层次,就是增加父母的智慧,让父母接触新事物,学习新技能。林则徐曾说:不安好心,风水再好也没用;不敬父母,求神拜佛也无益。所谓“堂上二老皆活佛,何必灵山朝世尊”,父母就是世上最大的活佛,孝顺父母就是给自己积累福报。一个人如果连孝顺父母都做不到,人生怎么可能兴旺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