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朋友为何越来越不“亲”了? 亲戚朋友,越来越不亲了,日子越来越好了,关系好像越来越疏远了。只有在农村,那些游离于互联网之外的老年人还坚守着走亲戚的传统。 年轻人会认为为什么还要亲自己跑一趟去走亲戚,除了真有必要,他们都懒得出门了。殊不知,网络的发展始终代替不了现实的关爱,尤其是对父母的陪伴,反过来想,父母养育孩子是无法通过网络来养育的。这是一个宅男宅女的时代,人们习惯于窝在家里,声色犬马,不问世事。再说,亲戚之间似乎也无话可聊了,有的人找到发家致富的办法,过得滋润;有的人尚未找到,过得还相当苦逼,就更没有什么可聊的了。总感觉到,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与陌生人的感情加深了,与亲戚朋友的感情却淡漠了。 网上的陌生人给人带来的心灵慰藉远远超过了亲戚朋友的关怀,再说也真的没什么关怀。这个时代,人们爱陌生人胜于爱自己的亲戚朋友,这主要是陌生人给人带来的都是理解安慰,人们甚至更需要宽慰心灵,而这些宽慰虚无缥缈却又不可或缺。而亲人、亲戚只会指责你、指导你。真正能从容接纳被人指责自己过错的人是少之又少,真正能闻过则喜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大多数人选择逃离亲情,逃离关系,关系本身就是一种约束,这种约束本身是幸福还是痛苦,自然因人而异。 人们无法回到过去,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畅聊人生。现在逢年过节无非是谈论事业钱财,谈婚论嫁,催婚逼婚,攀谈比对,附庸风雅,关系的亲疏程度,在言谈举止中立刻显现。 有些亲戚朋友让人更多的感觉是不自在,年轻人逃离亲情自然是情理之中。试想,谁能忍受让人不舒服的关系呢?在还有没有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时候,人们还是很乐意走亲戚的,平时各忙各事,逢年过节亲友聚集一块,喝酒聊天,其乐融融。 在那时,过年是孩子们的乐事,也是大人的乐事,到处都充满着喜庆的气氛。如今却一片萧索。主要是当今时代,人人都有了一部手机,它牵制了人的灵魂,使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就对它痴迷不舍。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由于平时见面少,信息不通,彼此都渴望在过年过节有幸见上一面,所以一到过年,恨不到天天走亲戚,与各个老表欢聚、畅饮。然而,现代即时通讯发达了,不光电话信息,亲戚朋友们甚至在微信时时联系,随时掌握对方的动态,就连男女朋友都可以避免现实接触,只通过恋爱就可满足全部需要。 这样的话,走亲戚还有什么意义呢?大家在微信上互相拜个年,然后各自在各自家吃饭就好了,送礼就免了,发红包自己买就行。于是年俗礼节就变成了数字化的,有红包就可以,何必见面。 倘使哪位长辈甚为富有,给每个亲戚晚辈,每个发个大红包,然后聚到哪个大饭店里撮一顿,便是最风光的事了。有些年轻人出门还老被亲戚“关怀”,尤其是年长的、没有文化的,问东问西,都是问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甚至还会打听婚恋、薪酬这种私密事,还准备介绍对象呢。这些在互联网时代统统OUT了,但他们却不知道世道变了。更多的中青年在外地务工,平日节日不用说,回来的可能性不大,即使过年,也只有区区几天假期,回家过年多半也是泡汤的。一说禁止出门串亲,大家都不由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买礼品了,也不会喝酒了,甚至也不用见面了。何必见面呢?见面了都是一副假面具,说些违心客套的话。 金钱至上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淡薄了,尤其是亲戚之间,实在极其势利,若不是旗鼓相当,他是不愿意与你交往的,因为你帮不了他,他与你交往就觉得是一种浪费。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于是,许多人心想,这亲戚不走也罢了。索性过年都不必回来。 小时候的亲戚如老表之类,多半零落,甚至十几面都不见面,从未联系过的都很平常。这个时代,人们只看经济利益,看亲情各种情的凤毛麟角不可寻了。然而,亲人之间毕竟是最大的缘分,百年修得是此情。何不放下利欲心,放下智能手机,趁过年过节其间,挨个寻亲探友,畅叙情怀,岂不也是一件乐事吗? 亲戚朋友关系亲疏,都是一种因缘,缘聚缘散,不必刻意去维系,刻意便是造作。对亲朋好友不必执着,也没有必要执着。能成为亲朋好友是因为各种因缘聚合,当因缘变化了,亲情淡薄了,要学着坦然接受。不要抱怨说人富了眼高,也不要说人穷了眼皮向上巴结人,不以贫富论英雄,不以贫富评价亲朋友好友的为人处世。 我们接纳亲情,接纳关系,但是并不苛求把关系持续维系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每个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持续变化的,也会经历“成住坏灭”的渐进的过程。该放下的关系要放下,不要留恋过去的美好,不要期许未来的美好,真正能把握的就是当下。当下的关系如何就好好把握当下的关系,不必渴求。即便关系淡了,坦然接受,不留恨意。 这辈子爱过,却不曾恨过谁,这便是最好的为人处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