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尽苦夏尤爱秋 周 元 桂 今年的夏天,可谓苦夏。苦在暑热绵绵,纠缠不休。立秋已多日,暑热还自作多情地赖着不走。近日气温稍降,秋雨终于淹没了热浪,送来久违的凉爽!丝丝凉风拂面,愜惬然意识到,强弩之末的“秋老虎”终于夹着尾巴遁去了。时序正式成了“秋”的天下。 入了秋,时令的脚步变得从容不迫了,一如历经世事沧桑的老人,淡泊的内心就开始多了一些安宁,“秋”在心中妖娆多彩起来。仰望秋空,纤尘不染,一碧如洗。天高水浅,山瘦原阔,心胸也随之而辽阔起来。秋光宜人,温和气爽,让人神怡心旷,兴兴然欲去乡野山原陶醉于秋韵中。 人过六十之后,就情不自禁地爱起秋来。这种爱,不是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的喜爱,而是云卷云舒于心的惬意之爱,是一种默然意会于心的钟爱。退休后,每年秋天我都去远郊乡野,看秋叶、沐秋光,于秋光中自我融化。秋叶既有色泽变换美,又有凋零飘逸美,更有秋韵升华出的情愫美。秋叶的静默、变色、凋谢、皈依泥土,都以井然守序的从容姿态,逻辑自然地以前缘诀别。只是爱秋者,总感到这个诀别的手势来得又酷又凛冽,难免令人暗生伤秋思绪。 人变老,恰如秋叶凋零一样,心态也随之颓颓然趋老。情感心声又随年岁日增而递变。试想,如果林黛玉活到中年,也会对秋伤怀,对飘零的落叶顾影自怜。一定会去落叶缤纷的一棵树下,凄凄然凭吊。那也就不劳作曲家王立平去苦思精究《葬花吟》之伤春情怀了。 如今,像杜丽娘、林黛玉那样伤春的少见了,悲秋的 人却渐增。面对满地落叶,中年人希望秋光能放慢脚步,以免粘上“老”的嫌疑,别生烦恼;老年人只有坦然面对,很容易想起诗圣杜甫的《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老来多病,飘泊展转,难免有悲秋之吟。笔者深感这一诗句,耐吟耐读也!“无边落木”映衬着“滚滚东逝水”,诠释了“人生苦短”。须知,人总是诞于自然皈依自然的,乃“逝”所必然。笔者只是据杜甫诗句,借“秋”抒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