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元桂 于 2025-1-7 09:15 编辑
放 松 出 精 品 周 元 桂 当游览者来到岳阳楼前时,可以看到郭沫若题写的“岳阳楼”三个金色大字匾额。聚眸望去,它堪称岳阳楼整个精巧外观的灵气逸韵,点睛之笔。当初,毛主席批示郭沫若为岳阳楼题字时,郭老欣欣然写了数百幅“岳阳楼”三字,并从中挑选了觉得比较好的三幅,寄给毛主席阅定。可是,主席却选中了郭沫若写在信封上的“岳阳楼”三个字。由此我们想到,人在最放松的状态下,才能产生精优之作。这一点,古人早有此见。 苏东坡曾说过“着力即差”。意思是说,凡事过分在意,就落了下乘。题字若太在意,就会写得僵硬、笨拙,不连贯、不流畅。有时还会出现弄巧成拙之作。凡事过分在意,心念太盛,往往事与愿违。跳舞太用力,舞姿就难以行云流水;滑冰太用力,肢体就难能灵巧自如,舞姿优美;穿针太用力,手就会因颤抖而难以把线穿进针眼。体育竞技比赛场上,运动员往往在赛前练习时,动作轻松流畅,一气呵成。而当争冠时,由于太在意那个“冠”字,往往失本真而未能胜出。郭沫若之所以把“岳阳楼”三字写了数百幅,且从中挑选了三幅,呈主席定夺,就是因为他太在意题字之事。而放松行事却反而易出精 品。 唐初青年才俊王勃,一次路过藤王阁时应阎都督之邀撰文,他毫无准备即景即兴地写出盖世妙文,就是因为他毫无刻意求超之念,思想上放松,才一气呵成写出千古名篇《藤王阁序》。 你看,自然界的一切,不刻意、不強求、不急迫:花,就那样自然地开;草,就那样自然地长,水,就那样自然地流……不做作、不造势、不着痕迹,不刻意而为之,自自然若行云流水,浑然天成。有道是“天人合一”,情通天理,才通透人生,从而活得轻松自然。那些感到活得很累的人,都乃不明乎此理者也! 故而,人应该师法自然,顺应自然,活出本真,才是最好的生存方式。做到此,就不会滋生奢欲而为之疲于奔命;不会歧萌晦念而因之灰涩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