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收起左侧

关于《看了现在小学生的试卷,我震惊了!》此贴中的几个问题,说说个人观点!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4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9-8-28 07: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太棒了!!!
如果园丁都是这样的态度,
何愁学子无长进和真知。
在此,向楼主表示崇高的敬意!!!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3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0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9-8-28 08: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稍息,立正,敬礼!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9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9-8-28 09: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要求给你敬个礼。厉害~~~~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0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9-8-30 19: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强人!有才!致敬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7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7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分享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07: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了现在小学生的试卷,我震惊了!》此帖中的几个问题,也代表了大家的问题,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不得不说几句,仅代表个人的看法,算是抛砖引玉吧!

  1、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个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乡,于是吟起了一首诗:(),()。

  个人观点:此题答案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此处不合适。原因要回到原诗中去寻找!下面给出了诗句的出处、作者、意境。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出自: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吹绿了。
  7.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出自: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诗文解释】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词语解释】
  举头:抬头。
  【诗文赏析】
  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完全是信手拈来,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痕,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本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客居他乡的游子,面对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乡、不想念亲人呢?如此一个千人吟、万人唱的主题却在这首小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致千年以来脍炙人口,流传不衰!
   [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3.举头:抬头。
  [简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秋天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从两首诗的意境,可以看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的月为秋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月为春月,至此此题的答案自然揭晓。但是从小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学识程度来说,两个答案都为对。在本县某次考试中,就有此题的出现,当时对于两个答案,是都算正确的。

  2、我们学过《桂林山水》一文,请将下面句子默写下来,然后就是整段的要默写,这有什么用?死记硬背别人的文字有什么用?

  个人观点:转:《背诵的好处》
  过去,许多老夫子教导他的弟子,常常会说:“读书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能生巧,多读才能多写”。这些话语,确实是学好语文的经验之谈。
许多名家大师,当他们在事业上,学习上,学问上取得很大成就时,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谈到自己的益于青少年时期大量背诵古诗文。据说茅盾能全文背诵《红楼梦》;瞿秋白的诗,许多是集唐人诗句而成的,却能作的天衣无缝。从以上事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多多背诵古诗文,能积累语言,增长自己的文学才华,等到美的熏陶,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从而成为自己终身的一笔财富。
  周振甫先生在《诵读》一文中说:“过去旧式的国文教学,偏重背诵,照现在想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读时分轻重缓急,恰好和问中情事的起伏相应,足以帮助对文章的了解,领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情绪。
  二.懂得音节和情绪的关系,到写作时,自会采用适宜的音响节奏来表达胸中的情谊。
  三.熟读了字句妥协的文章,习熟于种种变化的句式和虚字的安排,到写作时,自然不会写出生硬不妥的句子,运用虚字 ,也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中渐渐合乎规则了。
  四.熟读了以后,即使自己鉴赏力不够,还看不到文章的好处,只要能背诵不忘,到后来读的文章愈多,阅读能力愈提高,对于前看不懂的也自会懂得了。
周先生在这里不但阐述了背诵的好处,而且将背诵与理解文章,背诵与体会作者的情感,背诵与提高写作能力,背诵与提高鉴赏力的关系阐述得一清二楚了。
  可见,多多背诵古文的好处,是被许多名人大师充分证明了的。教育心理学家林宗德说:“学生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的‘最佳’时期。”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很好地珍惜学生时代,紧张时间多背诵一些古文吧,让记忆的仓库储存更多的“粮食”。

  :加强默写,强化训练 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这也是运用内部语言背诵的一种形式,既用脑,又动手,可加深对文章的记忆。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图形和符号,经常默写可帮助我们促进右脑的开发。采取默写手段,可有效地巩固已经背诵了的课文和知识,而且对加深记忆大有好处。一篇文章,就这样一段一段地把它“吃掉”。最后,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按照背诵各段的方法,再把全篇串联起来,进行背诵。如果能切实做到循序渐进,长期进行默写训练,那么一定会有助于背诵的质量和效果。

  
  3、《匆匆》这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写的,同学们都很喜欢这篇散文,你能把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写下来吗?我侄子写的是: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后面一把好大的×,但标准答案竟然是: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个人观点:此题应属老师评阅的错误,开放性试题,学生答得合情合理,都是对的。

  4、请说出阿拉伯数字的来历,是哪个国家创造的?侄子不知道,问我,我也不知道。我只好上BAIDU去搜一下,才知道是古印度人发明的。莫非我吃块猪肉,还一定得知道它是哪个养猪场养出来的?
  个人观点:此题属常识题!不知道,现在也知道了!
转:公元500年前后,随着经济、文化以及佛教的兴起和发展,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的数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天文学家阿叶彼海特在简化数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数字记在一个个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个符号,比如是一个代表1的圆点,那末第二格里的同样圆点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圆点就代表一百。这样,不仅是数字符号本身,而且是它们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样拥有了重要意义。以后,印度的学者又引出了作为零的符号。可以这么说,这些符号和表示方法是今天阿拉伯数字的老祖先了。
  771年,印度北部的数学家被抓到了阿拉伯的巴格达,被迫给当地人传授新的数学符号和体系,以及印度式的计算方法(即我们现在用的计算法)。由于印度数字和印度计数法既简单又方便,其优点远远超过了其他的计算法,阿拉伯的学者们很愿意学习这些先进知识,商人们也乐于采用这种方法去做生意。
  后来,阿拉伯人把这种数字传入西班牙。公元10世纪,又由教皇热尔贝·奥里亚克传到欧洲其他国家。公元1200年左右,欧洲的学者正式采用了这些符号和体系。至13世纪,在意大利比萨的数学家费婆拿契的倡导下,普通欧洲人也开始采用阿拉伯数字,15世纪时这种现象已相当普遍。那时的阿拉伯数字的形状与现代的阿拉伯数字尚不完全相同,只是比较接近而已,为使它们变成今天的1、2、3、4、5、6、7、8、9、0的书写方式,又有许多数学家花费了不少心血。
  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但却是经由阿拉伯人传向四方的,这就是它们后来被称为阿拉伯数字的原因。

  5、请用一句话说明“ π ”的含义。侄子回答的是:π的含义是圆周率。竟然打的是把X,这就奇怪了,正好我老婆大学说读的是理科,我马上问她,π是什么意思,她说圆周率啊。

  个人观点:此题,答案写圆周率是可以批对的,也许改卷的老师太苛刻了!但关于π,还是要说两句。
  转:

《关于“π”的不同用法》


  现在我们都使用π作为圆周率的默认符号。但是,π这个符号在历史上却拥有“周长”、“圆周长”、圆周率三个不同的数学含义。
相传,公元前225年,Archimedes就已经使用过π表示一个数学实体。但是,至今没有人知道,Archimedes的π是什么含义?π的语源含义,取自希腊语πειφερεια(“周围”之意)的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在数学中使用这个符号的可能是英格兰数学家、发明家William Oughtred(1574 -1660)。他最早于1647年,将π用来表示任意一个几何图形的“周长”,圆周率则用 表示。稍后,英国数学家、神学家、牛顿的指导教师Issac Barrow(1630-1677)也师从William Oughtred在“圆的周长”的意义上使用了符号π。1706年,英国数学家Willianm Jones(1645-1749)在他的《最新数学导论》(Synopsis Palmariorum Matheseos)一书中用π表示3.14159...。但是,Willianm Jones不是在圆周率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术语的。
  最早把π当作圆周率来使用的可能是牛顿。我们已知,用定积分写出的π,依据周长是: ;依据面积是: 。不过,迄今没有证据证明,牛顿是否使用过圆周率这个术语。以后,J•伯努利(John Bernoulli ,1667-1748)曾经使用过C来表示这个数值,L•欧拉(Leonhard Euler,)也曾使用过P(1734年)和C(1736年)来表示我们今天的π。1736年,欧拉在对正弦函数进行级数展开时,使用了π。但是,他不是在圆周率的含义上来使用这个符号的。他从研究正弦函数 出发,写出了这个级数和的表达式(限于篇幅,演绎过程从略):。
  这样,π就有了一个与求级数和相关的数学内含,而且第一次有了精确的定量表达。1742年,Christian Goldbach(1690-1764)正式将π作为与圆周相关联,其数值大致为3.1415926….的符号来使用了。欧拉的著作公开出版以后,这种用法便被数学界普遍接受了。但是,即使是欧拉,也没有把π=3.1415926….定义为圆周率。


本贴仅做探讨用,只代表个人观点!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7 07: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顶后看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