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收起左侧

生活中曾经的十个经典名词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4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9-9-16 07: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一眨眼,楼主所述的名词就离我们而去了,还有:暴发户、下海、练摊、个体户...... 太多了,看着熟悉,却不容易找到那时的感觉了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9-16 09: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单位证明感受太深。曾为考试盖个章,领导把公章抱的紧紧的不放,我只好回到老家盖了章。现在想起来真好笑。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9-16 10: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多年的老话现在听起来很有味道的!!
有时想想真土!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477 天

连续签到: 23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9-9-16 12: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开放至今的经历。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45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09-9-16 13: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s:2] 不过还是满经典的艾~~

搂主把图片在重新编辑下啦~~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0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9-9-20 20: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经典啊! [s:2]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98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分享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16 06: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活中曾经的十个经典名词(2009-09-13 16:37:01)
分类:生活随笔
庆祝祖国六十华诞

生活中曾经的十个经典名词

金秋九月,即将迎来共和国60华诞。
在历史的长河里,60年也许是很短暂的。但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取得的繁荣发展,我们就会发现,这个60年是很不一般的。时至今日,再回首60年前、50年前、40年前…,直至10年前,变化真的是日新月异。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进步,等等,也在不经意间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许多东西接踵而至,在我们的身边不断出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且不断变化着。同时又有许多随着时代的进步,渐渐地远离了我们,乃至慢慢的消失……,但确实值得回忆,并书上一笔。

名词一:万元户
最早得名于改革开放初期(70年代末)农村中先富裕起来的一小部分人,后延至城市里的高收入人群。在当时生活水平普遍不高、收入普遍偏低的环境下,万元户应该就是大款的代名词。如今,随着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这个词早已成为历史概念。

名词二:收录机
小时候,几乎家家户户的桌上都会摆一台收录机,因为这是家里的主要电器。80年代初,走在街上,最靓丽的风景线就是经常见一时髦大哥手拎一放着音乐的双卡收录机招摇过市。当时的年轻人从一盘盘的磁带里知道了港台歌曲,知道了邓丽君,知道了“靡靡之音”……。许多关于收录机的精彩趣事,也深深的留在我的脑海里。

名词三:大哥大
就是俗称的手提移动电话,80年代末刚面世那几年都这么叫。当时的这种电话厚实笨重、状如砖头、重量一斤以上,只有拨打电话功能,且通话质量极不稳定(要靠拉长天线、找准方位),电池也只能维持半个小时左右,但价格昂贵、有钱难求。当时手持大哥大走在大街上是很神气的,绝对是身份显赫的象征。梳着抹了发胶、闪亮的的大背头,手持大哥大,哪儿人多就往哪儿扎,是当时不少人理想中的富人形象。等到大部分人手里都有时就改称手机了,但当年谁也不会想到,20年后的今天,就连街边收废品者手里都会有一个小巧玲珑的手机。

名词四:BP机
最早应出现于90年代初,当时若谁腰里别着这么个小玩意,是很风光的,也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有事呼我”是BP机时代很时髦的一句口头禅。但有一点,BP机“BBB…”声音一响,你就得满大街的找公用电话去回话,因为总怕万一谁有什么急事找你,其实往往都没什么急事。后来,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和平民化,BP机很快的就消失了,包括当时风靡一时的商务通。

名词五:单位证明
很久以前,结婚、生子、离婚、出差、外出办事、探亲访友住宿、买火车票等等,皆需单位或街道居委会出具证明。没有证明,所有这些基本皆无可能。

名词六:面的
此称谓最早源自首都北京,后来叫及大江南北,具体指微型面包出租车,以黄颜色为主。曾经的城市名片,刚出现时确实给普通人家、工薪阶层提供了便利,后因其严重的尾气污染,以及安全性能的不足,逐渐隐退。

名词七:福利分房
1998年7月,国家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在中国一直延续实行的住房福利制宣告结束,福利分房正式成为了历史。从这一天起,中国人的住房进入了住宅建设市场化和住房消费货币化改革,在住房上也获得了更大的空间和自由。现在想想,虽然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享受过单位福利分房的恩泽,但它确实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

名词八:公交售票员
公交卡的绝对普及,无人售票车的大量涌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让公交售票员已远离人们的视线。

名词九:书信
在过去交通不便、通讯简陋的年代里,唯有书信缩短着大家、亲人间互相联系的空间、距离。现如今,交通方便、通讯发达自不必说,随着手机、网络、QQ、E-MAIL、MSN等的普及,书信远离了我们,已很难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唯有贺卡还会出现一二。有事了,或者什么的,打个电话、发个短信,一切OK。

名词十:拜年
拜年,最早都是登门,老传统了。后来是不登门改打电话,当时还很是时髦。现在,则早已被铺天盖地的短信祝福所取代,方式更是简便、快捷了许多。元旦、岁末年初…,手机里总会涌进一大堆祝福的短信,华美的语句、动听的词汇,应有尽有。呵呵,估计这些动人的文字百分之百的都是网上下载的祝福短信,你用我用大家都用,挺好的。
…… ……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现在回头想想,所有这些,已经渐渐远离我们的,其实还有许多。他们都曾经记录了一段真实的、关于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历史,也从不同的方面映衬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
很喜欢《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重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看时光飞逝,我祈祷明天,祈福祖国,明天更美好!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4 20: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