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收起左侧

国庆特别报道:滁州60年大事记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9-9-30 23: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1979年

●1972年12月26日,滁县新火车客运站建成营运。

●1977年3月,滁城城内公共汽车正式运营。

●1977年12月,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滁县地区3万余人参加高考中考,其中报考大学的有11082人,报考中专的有22045人。
●1978年2月,来安县烟陈公社魏郢生产队实行“包产到组,超产全奖,减产全赔”的生产责任制,这是安徽省较早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队。

●1978年3月28日,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在琅琊山下建立。同年改称安师大滁州分校,1980年又改称滁州师范专科学校。

●1978年3月份,凤阳县马湖公社前倪生产队试行“分组作业,定产到组,以产计工,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的方法。到6月份,全公社48个生产队有42个生产队实行了“联产计酬”责任制。7月19日,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到凤阳检查工作,肯定马湖公社的“联产计酬”责任制。

●1978年12月,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农民实行大包干。1978年农历11月24日,该队全体社员秘密开会,一致同意将全队517亩耕地按人口分包到户,10头耕牛评好价,2户1头,大农具也作价到户(后来被称为“大包干”)。为防止这件事传出去受处分,严宏昌等18户户主签订了“秘密协议”,按上手印。这份“秘密协议”后来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23: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1980-1989

●1980年2月24日(农历正月初九),恢复传统的琅琊山庙会,本区及周边城市约10余万游客参加本届庙会。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与中央负责工作人员谈农村政策问题时肯定凤阳县包产到户的做法。邓小平说:“‘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这次讲话,对滁县地区农业大包干责任制的稳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980年6月18日,中国扬子电气公司在滁成立。中国扬子电气公司是由19家工厂组成的横向经济联合体。

●1980年8月13日,中共滁县地委、滁县地区行署研究制定关于放宽政策、搞活经济、加快农业发展的八条意见。

●1980年,滁县地区复查纠正冤假错案工作,全区需复查的案件35135件,已复查处理29867件,占95.3%。

●1981年12月10日,《安徽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滁州纺织厂发行招工股票的消息,全国20多家报纸、电台转载转播了《安徽日报》的消息。滁州纺织厂集资建厂在全国是一个创举。12月21日至24日,4天时间共发行招工股票1422份,其中甲类股1022股,每股4000元;乙类股400份,每股 3000元,共筹集资金528.8万元。 

●1982年6月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皇甫山自然保护区。

●1982年10月24——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滁县地区视察。

●1982年11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滁县,设立滁州市,为滁县地区所辖的县级市。

●1983年1月,地委、行署作出全面开放粮油市场的决定,规定农民完成国家统、超购任务后多余的粮油可自由加工,自由上市销售。

●1983年3月中旬,滁县地区进行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实行政社分设。5月底,全区251个公社分别成立乡党委、乡政府,1942个大队改建为行政村,选举村干部,成立村民委员会。成立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标志着人民公社体制的结束。

●1983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滁县陆军预备役师成立。

●1984年2月下旬,滁县地委、滁州市委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组进驻滁州市乌衣镇,进行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

●1984年4月15日,滁县地委作出推行经济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六项规定。

●1984年5月5日,滁县地委、滁县地区行署制定《改革企业干部管理制度的十条规定》,探索搞活企业用人机制。
●1984年5月25日,滁县地委、滁县地区行署召开“立志改革,振兴中华,建设皖东”广播动员大会,并于5月27日向安徽省委呈报了《关于我区全面“松绑”,全面改革的报告》,提出包括“集体搭台,农民唱戏”在内的10个方面突破性改革。这个报告没有被批准,很多具体改革措施未能实施。 

●1984年8月29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到凤阳县察看农业生产情况

●1984年12月,经国家科委评审核准,赵乃刚发明的“河蟹繁殖的人工半咸水及其工厂化育苗工艺”获1984年度国家发明一等奖。

●1984年,来安县汽车运输个体户毛正池自购大客车1辆,运行来安至滁州客班。这是1956年以来滁县地区第一个客运个体户。

●1984年,滁城琅琊大道全线竣工,道路为东西方向,长2800米、宽40米,从火车站通往琅琊山。

●1985年,在滁州市(县级)大王乡发现一处商周时期古遗址-濮家墩遗址。

●1985年5月10日,全椒县制药厂副厂长李世道承包经营县制药厂。由个人承包国营企业在滁县地区是首例。

●1985年10月21日至27日,中国首届“醉翁亭”散文节在滁州举办,林非、苏晨、王西彦、何为、柯蓝、艾煊、贾梦雷等50多位著名作家参加散文节活动。

●1988年4月中旬,地委通知来安县委,纠正以收取补偿费方式办理进镇农民“农转非”户口(即所谓“卖户口”吸引农民进城镇)的做法,并告知其它县(市),一律不许仿效这一做法。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23: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1990年-1999年
●1990年4月14日,定远盐矿建成,盐矿储量为14亿吨,投产后年产盐10万吨。
●1991年6月上旬至7月上旬,全区连续遭遇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城乡一片泽国,形成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8.9亿元。6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冒雨到滁县地区视察灾情。全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和解放军武警官兵奋力抗洪。
●1991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来滁州视察。
●1991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到滁县地区视察。
●1991年12月,在天长县城郊乡三角圩水利工地上清理、发掘出汉代墓葬23座,出土三批漆、木、玉、铜、陶器等文物700多件。其中11件精品参加中国文物精华展览。
●1992年2月25日,滁县地委、行署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商品流通改革的决定》。
●1992年2月-3月,按照省委部署开展撤区并乡工作。将原滁县地区的300个区、乡、镇和办事处撤并为145个乡、镇、办事处。全区撤销35个区公所,合并乡镇后,全地区7县(市)共辖61个乡、76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
●1992年9月25日,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破土动工。
●1992年9月30日,合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在滁州境内全长59.5公里,东起全椒县吴庄,西至大墅。
●1992年12月20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滁县地区和县级滁州市,设立滁州市(地级),辖天长县、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凤阳县、嘉山县和琅琊区、南谯区。
●1993年7月22日至27日,政协滁州市首届一次会议在滁城召开。
●1993年7月24日至28日,滁州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滁城召开。
●1993年9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天长县,设立天长市(县级)。1994年5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嘉山县,设立明光市(县级)。
●1993年10月9日,滁州市及所辖县全部开通程控电话。1995年4月30日,滁州市城乡电话号码由6位升到7位。
●1993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到滁州考察。
●1994年1月1日,滁州市政府印发《滁州市经济发展战略》。1993年以来,市政府提出中心城市战略、经济国际化战略和科教兴滁战略。
●1995年8月10日,全市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开始启动。
●1995年8月18-19日,滁州市首次个体私营经济表彰大会在凤阳召开,安徽胜利水泥厂等16家优秀私营企业和曹丽华等99户先进个体工商户以及天长市秦栏镇等12个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先进乡、镇受表彰。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充分认识个体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放宽政策,把个体、私营经济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1996年3月28日,中德合资“安徽博西扬制冷有限公司”正式运营。
●1997年1月21日,滁州市被国务院列入全国111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
●1997年4月19日,滁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企业改制万人动员大会。会后,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企业改制在全市铺开,市委成立以书记为总指挥的企业改革指挥部,派出改制工作组,同时出台368条配套改革的政策。改制企业职工按照3000—5000元不等的股金参股,企业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
●1997年5月21日,康佳集团成立17周年庆典暨安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仪式在滁举行。
●1997年12月24日,滁州市人民政府施行《滁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规定》,凡户籍在琅琊区范围内,并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常住居民(不包括空挂户),以户为单位,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达不到本市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其标准是:以户为单位,家庭成员月人均生活费120元。
●1997年,全市首次招考国家公务员,按照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面向社会招考录用107名国家公务员。2003年后每年进行公务员公开招考。招考包括笔试、面试、体检、政审、公式、录用等程序。
●1998年9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曾庆红等中央领导到小岗村视察。
●1999年10月18日,滁州外环路开工建设,此路全长37.5公里,总投资7.8亿元人民币。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23: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年-2009年
●2000年1月12日,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命名滁州市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2001年1月11日,琅琊山森林公园成为全国首批AAAA旅游风景名胜区。

●2001年10月1日,市人民广场建成并举行开放仪式,数万市民喜游广场。人民广场面积为96000平方米,1999年8月1日开工建设。

●2002年10月,在琅琊区扬子办事处何郢发现一处商周时期遗址,出土大量石器、陶器、铜器、狗、猪、羊等动物骨骼数个。

●2002年12月2日,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23亿元人民币。经过近4年建设,2006年9月27日,电站首台机组正式运行。

●2003年9月25日,中国滁州醉翁亭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大型文艺演出在市人民广场隆重举行。次日,文化旅游节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滁州长江商贸城开幕。

●2003年11月15日,滁州天然气项目工程点火仪式在滁东“新奥”天然气储备站举行。国家“西气东输”主管线经过滁州。2004年1月1日,滁州市居民在全省率先使用天然气。

●2004年5月16日,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滁州师专升格为“滁州学院”。

●2004年11月8日,滁州火车站新建站房开工建设,新站房总建筑面积7100平方米,建成后成为滁州市标志性建筑。2006年1月8日,滁州火车站新站房交付运营使用。

●2004年12月28日,宁西铁路合宁段工程开工,铁路全长166公里,其中全椒境内54.6公里。

●2005年7月12日,中共滁州市第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滁州市委、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快奋力崛起的决定》,实施东向发展、工业强市和城镇化三大战略,加快融入南京都市圈,接轨长三角,推动滁州奋力崛起。

●2005年起全面免除农业税,标志着几千年来的“皇粮国税”已成为历史。

●2006年2月20日,安徽最大投资规模的煤盐一体化工业项目落户滁州定远县。该项目总投资143亿元,是安徽“861”行动计划项目的“重头戏”,也是安徽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12月21日,盐化工项目开工建设。

●2006年2月28日,全市开始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工作。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23: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4月25日,蚌宁高速公路明滁段建成通车,该路段位于来安县曹庄至明东乡王冲之间,全长84公里,总投资22亿元。
●2006年6月1日,凤阳花鼓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11月4-5日,南京都市圈(南京、扬州、镇江、淮安、马鞍山、滁州、巢湖、芜湖)第三届城市论坛在滁举行,会议发表《滁州宣言》表示,8个城市将按照一体化发展构想,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促进南京都市圈的崛起。
●2007年12月18日,“魅力滁州·城市名片”评选结果揭晓。醉翁亭位列滁州城市十张主名片之首。滁州城市十张主名片为:醉翁亭,中国扬子,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朱元璋故里,中国四大名菊之首-滁菊,西门子、康佳的投资选择地-中国滁州,琅琊山,吴敬梓,鹭鸟天堂,“小延安”来安半塔。
●2008年5月26日,滁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大滁城”建设动员大会。4月,市委四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决策实施“大滁城”建设,确定“大滁城”建设总体目标,制定了“131”组团发展战略规划。即以滁城为主城区,以来安、全椒、乌衣为三个副中心,以琅琊山风景区为依托,组团建设,扇形拓展,张开双臂,迎接辐射,打开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
●2008年5月31日,滁宁快速通道工程开工建设。
●2008年9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前往凤阳县小岗村考察。
●2008年11月9日,首届中国农民歌会在滁州盛大开幕。
●2008年12月28日,滁州大剧院举行落成典礼。
●2009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追宿迁,超迁亿,进前列”,加快实现“双超”的奋斗目标。
2008年11月9日首届中国农民歌会在“大包干”故乡滁州隆重开幕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477 天

连续签到: 23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9-10-1 06: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60年祖国有着翻天复地的变化。祝祖国繁荣昌盛。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41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9-10-1 07: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要骄傲要赶超江浙沪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 10: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小见大
以点看面

全国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为生在新社会倍感幸福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2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9-10-1 23: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鹭鸟天堂应该说得是白鹭岛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分享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23: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0年间,我们的祖国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辉煌成就,也经历过曲折迷乱的蹉跎岁月。滁州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卓越领导下,乘着共和国的巨轮,劈波斩浪、奋力划桨、执着前行,从“土改”到“大跃进”,从“文革”到“农业学大寨”,从“小岗村”到“大滁城建设”,为共和国的历史谱写着精彩篇章。我们希望能藉此解读非凡年代打造的特殊精神,借鉴其中宝贵的经验;我们更希望能体会今天改革开放成果是多么来之不易,从而站在历史的高度,将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做得更好。
1950年下半年皖东地区开展土改运动
1949年-1959年
●1949年1月,滁县地区全境解放。1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江淮军区第三十四旅解放滁城,建立中共滁县县委、县政府和军事管制委员会。
●1949年8月,滁县军分区司令部、滁县行政区专员公署颁布训令,决定军分区武装部队全部出动,协同各县区武装部队进行清剿,各级政府及公安机关配合。到1951年6月底统计,全区共捕匪2622人,其中排以上匪首百人,毙匪9人,缴获各种枪炮1761支(门),刀732把,枪炮弹26993发。到年底,滁县专区基本完成剿匪肃特任务。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专区各县民众隆重举行庆祝活动。当月,各县先后成立人民政府。
●1950年冬至1951年春,全专区普遍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1951年2月至3月,滁县专区全面开展镇压反革命,统一部署进行三次大逮捕,计捕捉反革命分子7524人。
●1951年6月25日,滁县专区广大人民积极捐钱捐物支持抗美援朝。上级组织分配给专区购买9架战斗机的捐献任务。到11月30日,滁县专区超额完成抗美援朝捐献任务,全区共捐款150.4亿元,可购买10架战斗机。
●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为滁县地委文工团题词“面向农村”。
●1954年7月,淮河、长江流域发大水。滁县、来安、全椒、定远、嘉山等县持续普降大雨,雨量均在400~500毫米之间,个别地方高达700毫米,山洪暴发,河水陡涨,造成严重水灾。全区漫堤破圩482个,淹涝农田210余万亩,受灾达23个区,343个乡,受灾农户123420户,525123人。
●1955年3月,盱眙县从安徽省滁县专区划归江苏省淮阴专区管辖。
●1955年9月至12月,毛泽东主席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收入的关于滁县专区大办农业社的4篇文章加写按语。凤阳县武店镇的陈学孟被称为“合作化的带头人”。 12月20日,滁县专区81%以上农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1月19日,滁县与宿县两专区合并成立蚌埠专区。1961年3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蚌埠专区,重新设立滁县专区和宿县专区。
●1958年8月14日,蚌埠地委部署秋种,要求各地培养小麦丰产田,各地纷纷放“高产卫星”。
●1958年夏秋,全区上下开展大办钢铁的热潮,当年底全区共建成炼铁高炉5523座,全区67万人参加大炼钢铁运动。
1960年-1969年
●1959年冬至1960年春,滁县、全椒、来安、天长、定远、凤阳、嘉山等县农村因上年粮食歉收,加之受浮夸风影响实行高征购,致使粮食、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很多人因饥饿患浮肿病,妇女子宫脱垂病者增加,农村人口非正常死亡现象屡有发生,大部分属饥饿病死。
●1963年至1964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由点到面展开。1964年8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将滁县地区作为社会主义教育试点地区,全椒县为首批运动开展单位。
●1965年10月4日,滁城兴建自来水厂。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1966年8月28日到9月初,滁县东方红师范和滁州中学等学校的红卫兵冲进琅琊寺、醉翁亭、丰乐亭、文峰塔等名胜古迹处破“四旧”,琅琊寺所有佛像被砸烂、文物被焚毁,醉翁亭内极为珍贵的欧文苏字《醉翁亭记》名碑也被凿毁,滁城内明代建筑物文峰塔被拆毁。
●1969年冬,经国务院同意,水电部批准,安徽省委领导的驷马山引江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工程包括新开引江水道一条,乌江、襄河口、汊河集三座枢纽,滁河中游疏浚和滁河一、二、三、四级站等项目。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