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79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2-3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1]初来乍到
|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17 02: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尊胜禅院位于舜歌山西山尾,又称“吉祥禅院”,俗称“大庵寺”。相传在南唐交泰年间,有七个强盗,占据该寺,将古寺改名“七强寺”。公元980年左右,有一化缘老僧,游至大庵山,四乡山民见老僧仙风道骨,齐向老僧哭诉七强盗奸盗抢劫,无恶不作。老僧许诺为民除暴安良,最后将七盗打败,驱出大庵山境,老僧遂留居古寺,将之改名吉祥寺,自称吉祥禅师。老禅师一面广收僧徒,亲自教授数百僧徒诵经拜佛,学文习武,广行善事。他们一面开山生产,大兴土木,新建大雄宝殿和三进庙宇、天井、经楼、钟阁、厨房、卧室、方丈室等,建起高大山门,共建寺房九十九间半。从此吉祥寺香火日盛。宋、元沿称吉祥寺。明朝朱洪武夺取南京时,在此山北附近屯积军粮,为保机密将此山改名大庵山,吉祥寺乡民随称之大庵寺。公元1722年左右《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从南京江宁来大庵春游和大庵寺主持方丈赋诗填词,并捐巨银,重修吉祥寺(恢复古寺名),并撰文刻碑,对寺院的规划及兴衰过程作以记载。尊胜禅院青石碑高约120厘米,厚12厘米。碑头刻有“普斤示现”四个正楷字,碑的正面刻有曹寅的撰文,碑后刻有要事附见。 《尊胜院碑记》引起“红学界”的关注,许多学者亲临考察,南京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等都先后对碑刻进行拓片和文字整理。随着时代变迁和岁月流逝,“吉祥禅院”已遭到很大破坏,所幸的是目前正殿和僧房犹在,古松柏、棕榈、俞麻、上马石、石门墩等物尚存,古桂树(两株,一开黄花,一开白花,称金桂、银桂)年年开花,芳香溢人,古银杏(两株,雌雄各一,雌树名曰“怀中抱子,膝下添孙”),苍劲挺拔,年年结果;寺旁观音泉涓涓流水,清彻透明,甜润爽口,永不干涸。寺前莲花湖碧波荡漾,寺周担竹环绕,生机盎然,寺后群山叠翠,登高远眺,景色秀丽。
舜歌湖坝长1060米,高23.5米,总库容9600万立方米,属长江水系,滁河支流。由于在丛山群中蓄水成湖,四周青山环绕,青峦起伏,连绵不断,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如镜,春夏湖边山花烂漫,芬芳四溢,秋冬湖滨枫红杉绿,宛若图画;登上石固山顶,极目远眺,群山浮绿,湖光潋滟,令人赏心悦目。
石固山位于舜歌湖东侧,山脚与坝埂相连,海拔166.7米。山体呈园台形,顶部平坦,面积达8万平方米。山腰有跑马道环绕,宽约丈余,山势陡险,难于登攀。民间传说当年穆桂英率部在石固山待兵,后来率领娘子军寨外出征,有诗赞曰:笑她主帅怕交兵,巾帼胸怀抱不平,替父代郎牵战马,加鞭寨外共远征。诗句传为佳话,留下美谈。南宋绍兴时,居民曾在山上构筑墙垒,以御金兵。清咸丰六年八月,安庆棚民高必泉、葛高培等率领的数千名义军曾踞守于此山。山上的建筑全部毁于战火,现砖瓦、陶瓷碎片到处可见,尚存旗杆石、石础等古战场遗迹;山脚北部巨石嶙峋,“一线天”景点天造地设,山底沙滩,坦荡如砥。因历史悠久,故有许多神话流传民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