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满腔热忱奉献给国土事业
——追记安徽省来安县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舜山国土所原所长毛晓翔
文/《中国国土资源报》通讯员 杜永生
2010年 7月6日,年仅 34岁的安徽省来安县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舜山国土所原所长毛晓翔因患肝癌病抢救无效,带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带着对国土事业的无限热爱,带着对熟悉的土地管理事业的万般眷恋,永远地走了。 毛晓翔,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93年参加工作,1997年8月调入县土地局。从普通办事员做起,逐步成长为土地监察队员、土地监察大队副队长、新安国土所副所长,2008年10月任舜山国土所所长。 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忘我工作,抒写生命的篇章。 “人活着,就是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是毛晓翔所长的人生座右铭。 毛晓翔,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做好本职工作。2008年10月,他担任舜山国土所所长以来,所里的土地矿产管理、土地置换、耕地保护和整村推进等工作不仅受到了县局的表彰,而且也得到了当地群众和政府的高度评价。其本人也在当年和2009年被县局评为先进个人。 舜山镇分管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冯副镇长说,毛晓翔工作十分扎实。无论是镇党委、政府分配的土地置换、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等任务,还是县局部署的土地修编、集体土地发证等业务工作,他都不打折扣、雷厉风行地完成好。每天上班他最早到办公室,最迟下班。他认真履行职责,爱岗敬业,一心扑在工作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就在2009年7月底被查实身体患有严重疾病后,还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直到8月初才不得不到南京的医院接受手术。手术一个多月后,在身体没有恢复的情况下,因为实在放心不下工作,又坚守在了工作岗位。这个时候,他的身体实际上是很虚弱的,即使这样,他为了及时完成297亩的土地置换任务,连天带夜奔波在一线的三个村。考虑到土地置换工作的紧迫性,考虑到需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考虑到农户一般都是在晚上才有时间,他每晚都是走村窜户工作到十一点之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今年上半年,复兴林场有311亩的土地置换任务,考虑到所里人手少任务重,病重的他竟然不管家人的劝阻恁是请他的姐夫每天开着车送他到土地置换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在身体病重的状况下,他始终咬牙坚持着。进入会场就是那些不高的台阶,他都难以迈步而在同事的搀扶下进入会场,亲自指导,耐心解说,释疑解惑。林场领导关切地询问他的身体,他摇摇头笑着说:“没事,我身体健壮着呢。” 林场领导非常感动,也及时地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为土地置换前期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在他病逝前的一个月,他还对舜山两户违法用地情况向局监察股作了汇报、他还报送材料并参加局里的会议。当时县局领导也极力要求他暂时不要去工作,先养好身体再说。可是他却坚定地说:“我热爱着土地管理工作,我更离不开舜山国土所。” 管好一方土地,在情与法的天平上,他无私无畏,维护并树立着国土人的形象。 毛晓翔同志经常对所里的同事讲:“作为国土管理员,依法从严管好用好土地是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也是为子孙后代谋幸福的事情,即使遇到困难或遭遇打击也没什么可怕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对于违法用地行为,他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秉公执法。 2008年10月担任所长后,他首先跑遍了所属村、组,及时掌握土地使用现状,并加大动态巡查力度。每天都安排一名同事进行巡查。刚上任时,有一村出现6起违法占地行为,他顶住压力,不循私情,及时上报县局,对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 和平村是市、县整村推进的重点村,600多户村民的房屋需要丈量,面积勘定,他都亲临现场,逐户做工作。在乡镇当国土所长,肯定是要经受诸多的诱惑,但毛晓翔却从容面对,对所有来求事、求情、求办的,他一慨拒绝。他的答复只有一句话:“法律和政策有明确规定,我没办法帮你这个忙。” 在所长的位置上,他有权而不谋私利,清正廉洁。 谁都知道,作为国土所长,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但这种权力是组织上赋予的神圣责任,是一定要为事业的、一定要为群众的。毛晓翔始终把清正廉洁当作自己的信条,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他曾在述职报告中说道:“心术不正得罪于大众,言行表率方显党员本色。” 早在毛晓翔担任土地房产监察大队副队长期间,他就在工作中为自己约法三章:一是不在家里谈公事,无论是亲友还是群众来访,只能叙叙家常,若是要求解决土地问题的,一律到办公室去谈。二是不收受违法用地人的钱物。这个口子不可开,开了就如同洪水猛兽。三是不准家属替违法用地人说情和收受钱物,不准管他工作上的事。正因为拒腐蚀而不沾,他被局领导一致认可并从新安国土所副所长的位置上任命为舜山国土所所长。事实也证明,他在担任舜山国土所长的两年多时间里,受到了当地群众和政府的一致好评:“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舍小家顾大家,全心全意为国土事业。 就在2009年7月底被查证患有重病并来往南京治疗期间,从来没有要求局里派过一次车,从来没有报销过一次费用,从来没有诉过一次苦。就是在春节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并严重衰竭后还坚持到所里上班。双腿浮肿实在不能去工作的期间也要打电话询问所里的工作情况。即使躺在病床上,还让他的姐姐将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条文读给他听。就在他的手术后,局领导就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准备将他从舜山所调到县局,他都婉拒着。 生前他说“只有自己的高素质,才能有国土管理和服务群众的高效率。” 领导说:“如果单位的每一位同志都能像他一样,全局的工作效率就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群众说:“他不像代表国土部门的所长为我们办事,倒象是自己的亲人替我们到政府部门办事。” 妻子说:“他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四世同堂,家里困难重重,他几乎很少过问,经常为了工作而弃小家顾大家,但他却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毛晓翔走了。年仅34岁的国土所长,在短短的一生,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样板,诠释了一个新时代国土资源管理者如何提高素质、守土尽责、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形象。 毛晓翔走了,他像春蚕一样吐尽了最后一寸丝;他像蜡烛那样燃尽了最后一滴油;他像耕牛那种默默劳作到最后一息。他的信念、境界、情怀,使我们在万端的感慨中去探索,在深切地缅怀中去定位。他把自己对人民的无限深情,把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形象,永远地刻录在大地上……(全文2476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