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大手笔打造“小南京”——来安汊河承接产业转移注重“城门”效应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分享到:
发表于 2010-10-29 10: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家全国著名房地产开发集团的董事会主席在安徽寻找投资项目时,“顺道”发现了与南京一河之隔的来安汊河这块“风水宝地”,他于交通高峰、低谷时段分别在汊河至南京新街口往返驱车4趟,最终,一个总投资高达250亿的大项目便在此落了地,理由很简单:这里成为南京后花园,指日可待。

  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不可复制的区位优势让如今的汊河变成了一只“金饭碗”。今年1至9月,汊河经济开发区各项经济指标出现了3位数的高速增长: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3亿元,同比增长了101%;商贸流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同比增长了309%;财政收入5999.9万元,同比增长了283%,工业企业就业人数3962人,同比增长了144%……然而,心高志远的来安人并不满足手中的“金饭碗”,他们千万百计乘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之东风,搭南京“拥江发展”、建设提速之快船,发挥边界效应,追求城门效应、立志把汊河打造成具有“聚宝盆”功能的“小南京”。

  你“拥江” 我获益

  当“拥江发展”成为南京人的现实选择,敏锐的来安人从“跨江”到“拥江”这一字之差中,“嗅”到了商机,他们抢在江北浦口“退二进三”启动前,主动出击,以委托招商方式将中国南车集团旗下的浦镇车辆厂等5家整车或配套企业一揽子“承接”了过来,另3家也在与南京本土的“争夺”战中,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中国南车的加盟,使汊河经济开发区规划5平方公里的宁北车辆配件产业园人气大增,以汽车、轻轨、铁路配件为主导的“百亿车辆配件产业”框架已经搭起,截至目前,该园累计入驻企业45家,总投资27.1亿元,其中今年1至9月引进的车辆配件企业26家,总投资13.5亿元,预计2012年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即可达到百亿。南京的“拥江发展”,为汊河经济开发区打造另一个建材物流百亿产业,也起到了助推作用。截至9月底,总投资13亿元、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的“金太阳”装饰城,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建成面积52万平方米,今年迎来了商户入驻第一个高峰,其中85%迁自于南京,预计明年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后,可容纳商户3000户,年营业额有望超过一百亿,成为华东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竞争力的建材物流集散地。

  为了提高汊河对接南京“拥江发展”、产业转移的“承载”能力,来安人立足实际,在扩容、提速、增效上卯足了劲。首先,汊河经济开发区原有的3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被扩展为100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6.1平方公里;其次,该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推出了“三个跟进”:即土地征到哪路网跟到哪。路网建到哪基础配套跟到哪、路网配套做到哪企业布局跟到哪,今年1至9月份,该区共开工建设桥梁4座、道路7条,总长8170.5米、总投资5196.5万元,新开发土地4950余亩,已基本布满招商企业,为项目周期节省时间至少4个月;此外,高质量的产业定位,也使来安人完成了从“摊大饼式”招商向“选优择强”引资上的升级。今年以来,汊河经济开发区成功对5家化工企业进行了劝退,腾出土地540余亩;帮助一家涂料企业牵线搭桥,转产为高铁生产配件。 该区管委会负责人唐雨告诉记者,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高达5.5亿、投产后税收有望上亿元的5家化工企业“推”出去,短期看是一种利益上的割舍,但为了汊河的可持续发展,他们最终冲破阻力走出了这一步。据介绍,今年1至9月,该区共入驻工业项目50家,其中投资额超亿元的企业10家,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或拥有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4家,出现了量质齐飞的好势头。

  “借”名片 融区域

  汊河与南京江北新市区和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仅一河之隔,然而正是这条并不宽的滁河,却让安徽与江苏的“落差”一览无余。有两件事对来安人震动很大:其一,宁北车辆配件产业园当初定名时,南京方面委婉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宁北”的前面不要加“安徽”二字;其二,今年初,几家入驻该区的大企业,闻听开发区管委会要制作一块宣传牌,便找上门来,建议牌子直接写“汊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模糊行政区概念,否则他们对外业务“不好做”。其实,聪明的来安人在对外招商实践中,早就感觉到了其中“玄机”:说安徽,人家狐疑;提汊河,别人茫然;可指着自己名片后面的地图说汊河与南京接壤,对方立马会在情绪上予以热烈回应。为了消除人们观念上和行政区划上的“落差”,来安人决定放大边界效应,在与南京的无缝对接中,打破行政区划、实现区域发展。

  首先,来安人懂得主动地、大气地将自己融入南京“都市圈”,他们提出定南京报、看南京台、上南京学、就南京医、招南京商、引南京智,不在小节上计较地方利益得失;其次,来安人积极与南京沟通合作,现在5分钟一趟的南京602路公交车已直接开到汊河桥头;用当地座机拨打025电话,可享受南京同城待遇;周边的江苏人选择在汊河就医,医疗保险予以认可……眼下,来安人还在争取把025电话拉到汊河落户;让602公交车越过滁河,开进汊河地界……近日,来安人还完成了一项重要“突破”:让承接南京产业转移“移师”过来的企业,继续保留自己原来的“姓”。

  南京相中汊河这块“蛋糕”、汊河盯上南京这张“名片”,区域融合、双赢共进,汊河正向着“南京同城发展的新家园”奋力前行。

  造“城门” 聚合力

  汊河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是滁州承接产业转移的最前沿,来安人明白,要打造这个肩负重任、意义非凡的“城门”,必须高起点、大手笔。

  采访中发现,来安人不单单构筑了“两个百亿产业”框架,其更大的手笔是按照县级镇标准将这里打造成该县的南部新城和南京江北新市区的副城。根据规划,这个“城门”有4大板块组成:其一,打造一个30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园,目前已有114家企业入驻,协议引进资金84.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4.5个亿;其二,打造一个13平方公里“城乡一体化”高端住宅群,吸引更多南京人到此投资居住,该项目一期工程现已启动;其三,打造一个10平方公里集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水域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眼下合作双方已进入具体细节谈判;其四,打造一个5平方公里农副产品交易、物流和现代服务中心,该项目也有了实质性进展。来安人计划,用3年时间,让“南京魅力后花园”在汊河变成可能与现实。

  该县县长金维加在接受采访时坦言,靠来安自身打造这座“城门”肯定“势单力薄”,必须以开放式眼光寻求战略伙伴,只有借外力、聚合力,才能变滚动式发展为爆发式发展。金维加说,如今汊河经济开发区已实行市县共建,这让来安人对加快发展、造好“城门”,更加充满了信心。一个在全国拥有多处企业的福建实业家告诉记者,今年他集中财力在这里投资了一个3.2亿元的“八闽科技园”项目,他要将“总部经济”业态率先引入汊河,因为他从投资商的角度对这座“新兴城市”的经营理念与发展前景充满期待与十分看好。 本报记者宋晓华 通讯员杨勇 《滁州日报》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3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47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0-10-29 11: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1_267:}{:1_267:}是啊是啊。加快来安滴发展就靠你们了!呵呵呵。。。{:1_296:}{:1_296:}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