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新来安 于 2010-11-16 18:35 编辑
来城供水管网改造概况 城市供水作为重要的基础实施,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又无可替代的基本物质条件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随着我县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来城现有供水管网由于超期使用常爆管且管径偏小已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进行供水管网改造。为此,经县政府批准,来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于2008年3月报经县发改委立项批复,2009年7月通过省发改委审查并报国家发改委批准,工程总投资1850万元,其中申请国债资金1200元,地方配套资金650万元,2011年9月竣工验收。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来安县自来水厂始建于1978年,现有两座水厂,日供水能力2.5万吨,拥有输配水主管网近75km。来城供水主管网大部分系建厂时期安装铺设的,由于受当时条件限制,供水管网95%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和灰口铸铁管,至今已有大部分供水管道超过使用年限,管道老化漏损严重,漏损率曾一度高达45%-50%。同时,由于老城区管网铺设未到位,布置不合理,管网成枝状,管径严重偏小,最大铺设管径只有300mm,渗透严重且经常爆管,导致水压下降、水量不足,经常停水,特别是对管道造成二次污染,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尤其在用水高峰期,虽然两座水厂出厂水压加大到设计最高值,但部分区域管道渗漏泄压,有的出现四楼以上居民白天很难用上自来水,群众意见很大。造成的后果是:一是水厂生产能力过剩,生产成本增加;二是供水无法满足城市生产生活需要,严重影响部分居民的生活质量,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三是影响和制约工业园区和新城区建设。为解决以上矛盾,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势在必行。 二、管网改造实施方案
本次管网改造方案选择主要依据县城的总体规划、供水实际情况、用水大户的分布点水质及当地地形特点,合理的确定城市配水主干管、干管的布置。
为了保证来安县城近、远期供水规划的需要,确保城区正常供水,同时结合来安县自来水厂改造工程的建设,本工程考虑对所有老城区已使用二三十年管径偏小、老化严重的钢筋混凝土管彻底废除,重新铺设球墨铸铁管和聚乙烯管形成环状管网,保证县城供水水压、水量,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安全性。
本次供水管网改造路段有五条,总长13.498km,将采取分段施工方式进行,其中:
城河路(城北所--三中)总长1072m:沿城河路重新铺设DN500球铁管1072m;
塔山路(气象局--顿丘路)总长2346m:沿塔山路重新铺设DN400球铁管1116m、DN400PE管1230m;
北大街(肖官桥--民政局)总长2420m:沿北大街重新铺设Φ315PE管2420m;
永阳路(金邦--对河桥)总长2760m:沿永阳路重新铺设DN500球铁管2760m。
西环路(二水厂--七里)总长4900m:沿西环路铺设DN500球铁管4900m。
一期改造工程2010年计划投资800万,中央预算投资400万,地方财政配套200万,银行贷款200万,一期工程于2010年10月9日开工建设,主要有两条路:城河路和塔山路,计划工期三个月。
工程采用开挖沟槽形式,重要路口采取机械顶管方法施工。根据设计,本次改造的供水管道基本上都位于现有道路和人行道上,开挖过程中,弃土、扬尘等势必影响居民出行、生活,特别是对沿街商铺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自来水厂采取铺设一段,施工一段,回填一段,尽可能减少施工对居民出行的影响。特殊路段必要时,可采用夜间施工。同时为避免工程对居民基本用水问题的影响,自来水厂在实施改造施工时,尽可能不先断开原铺设的管道,待新建管道铺设完毕并验收合格后再切断或拆除原有管道,并迅速组织力量将新铺管道与城市供水管网碰头,力争停水时间最短、停水范围最小。施工期间确需要停水的,在停水前,将提前通知居民做好储水准备。 来安县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是我县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是关系全县人民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工程竣工后,来城的供水水质水压将得到大幅提升,供水规模将上一个新台阶,供水的可靠性、安全性将进一步得到保证,希望广大居民和相关单位给予配合、支持。
(图片提供:县自来水厂办公室) |